信美如客儿,终剪施摩诘
出处:《和裴仲谟摘白须行》
宋 · 秦观
仲将题凌云,比讫须尽白。
陆展媚侧室,星星染为黑。
人生如寄耳,况复形与色。
泽壑藏山舟,夜半输有力。
厖眉三不遇,已矣何所惜。
二毛赋秋兴,自爱颇姑息。
闻诸古竺乾,毛发因地得。
数穷反其本,蝼蚁得而食。
妙年光可鉴,烱若鸦羽戢。
映梳渐萧肃,变化了无隙。
所以梵志云,昔人已非昔。
皤然君勿笑,子羽以貌失。
信美如客儿,终剪施摩诘。
我作白须行,而得养生术。
陆展媚侧室,星星染为黑。
人生如寄耳,况复形与色。
泽壑藏山舟,夜半输有力。
厖眉三不遇,已矣何所惜。
二毛赋秋兴,自爱颇姑息。
闻诸古竺乾,毛发因地得。
数穷反其本,蝼蚁得而食。
妙年光可鉴,烱若鸦羽戢。
映梳渐萧肃,变化了无隙。
所以梵志云,昔人已非昔。
皤然君勿笑,子羽以貌失。
信美如客儿,终剪施摩诘。
我作白须行,而得养生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仲将:诗人名。凌云:形容诗才高超。
陆展:另一个人名。
星星:比喻斑驳的白发。
蝼蚁:比喻微小的事物。
梵志:古印度的圣者。
子羽:孔子的字。
施摩诘:唐代画家,此处指代老去。
养生术:保养身体的方法或学问。
翻译
仲将题写凌云诗,直到头发全白才完成。陆展的侧室如同星辰,逐渐变得斑驳灰暗。
人生短暂如过客,更何况形体和容貌。
深谷中隐藏着山舟,半夜里也显得有力。
眉毛稀疏多次不得志,罢了,还有什么可惋惜的。
晚年写下秋兴之作,自我欣赏中宽容了许多。
听说古印度有言,人的毛发随地而生。
循环到尽头回归根本,连蝼蚁也能享用。
青春光彩如镜照见,明亮如乌鸦收起翅膀。
梳理的光泽渐渐消退,变化无常,不留痕迹。
因此圣者说,过去的人已非今日。
您不必嘲笑白发苍苍,孔子也曾因相貌受困。
虽然美如少年,最终也会像施摩诘一样老去。
我写下白须诗篇,却找到了养生之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和裴仲谟摘白须行》,通过对裴仲谟摘除白须的行为进行评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外表变化的哲理思考。首句“仲将题凌云,比讫须尽白”暗指裴仲谟的白须如同凌云之志,但岁月无情,白发已生。接着,“陆展媚侧室,星星染为黑”以陆展比喻白发增多,暗示时光流逝。
诗人感慨:“人生如寄耳,况复形与色”,强调生命的短暂和无常。随后,“泽壑藏山舟,夜半输有力”形象地描绘了岁月之力,即使山舟般的人生也无法抵挡。诗人借用典故“厖眉三不遇,已矣何所惜”,表达对命运多舛的无奈,以及对白须去留的豁达态度。
“二毛赋秋兴,自爱颇姑息”引用古人对白发的感慨,认为毛发随地而生,自然规律不可违。诗人进一步阐述,“数穷反其本,蝼蚁得而食”,意指回归本质,即使是蝼蚁也能享用,暗示不必过于执着外在。
“妙年光可鉴,烱若鸦羽戢”赞美青春年华,但随着时间推移,容颜衰老,“映梳渐萧肃,变化了无隙”。诗人引用佛家话语“昔人已非昔”,强调变化之大。最后,诗人劝诫裴仲谟不必嘲笑衰老,因为外表的改变并不能改变内在的价值,就像“子羽以貌失”,外表的美并不持久。
整首诗通过和诗的形式,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也寓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体现了秦观诗歌的深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