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藩大比期,天香发桂枝
出处:《赠较文学正王隆别》
明 · 徐贯
闽藩大比期,天香发桂枝。
多士纷纷济,选择藉主司。
有若鉴之明,妍媸讵能欺。
有若衡之平,铢两讵能违。
三试叶至公,得士人共推。
芋原秋欲暮,凉风吹罗衣。
酒尽各分袂,云树两依依。
多士纷纷济,选择藉主司。
有若鉴之明,妍媸讵能欺。
有若衡之平,铢两讵能违。
三试叶至公,得士人共推。
芋原秋欲暮,凉风吹罗衣。
酒尽各分袂,云树两依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贯所作的《赠较文学正王隆别》。诗中描绘了在福建举行的大规模科举考试期间,天香飘散,桂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选拔人才的神圣与庄严。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主考官比作明镜和秤,强调其公正无私,能够辨别出真伪,公平地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闽藩大比期,天香发桂枝。” 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节,以“天香”和“桂枝”象征考试的神圣与人才的珍贵。“多士纷纷济,选择藉主司。” 描述众多的士子汇聚一堂,等待主考官的选拔。接下来,“有若鉴之明,妍媸讵能欺。有若衡之平,铢两讵能违。” 运用比喻,赞美主考官如同明亮的镜子,能够洞察人心,分辨真伪;又如公平的秤,不会偏颇,确保选拔的公正性。
“三试叶至公,得士人共推。” 指出经过三次严格选拔后,选出的都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才,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与推崇。“芋原秋欲暮,凉风吹罗衣。” 转而描写考试结束后的情景,秋天即将过去,凉风习习,烘托出离别的氛围。“酒尽各分袂,云树两依依。” 最后两句写出了士子们分别时的情景,酒宴结束,各自告别,面对云树,心中充满了不舍与依恋。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主考官公正无私精神的赞颂,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视与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