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到长安第,花应再满枝
出处:《送常大夫赴朔方》
唐 · 法振
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
大汉嫖姚入,乌孙部曲随。
高旌天外驻,寒角月中吹。
归到长安第,花应再满枝。
大汉嫖姚入,乌孙部曲随。
高旌天外驻,寒角月中吹。
归到长安第,花应再满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关山:指边关的山岭。军候鸟:比喻对军事动态敏感的信使或侦察者,如候鸟能感知季节变化。
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以其勇猛善战著称。
乌孙部曲:乌孙国的军队,这里指外族盟军。
高旌:高悬的旗帜。
寒角:寒冷的号角,用于传递军令。
长安第:长安城中的府邸,指胜利者的居所。
翻译
边关的山岭如今不再遮挡,军中的候鸟已经预知消息。英勇的大汉将领如同嫖姚校尉般出征,乌孙的部族士兵紧随其后。
高高的旗帜在天边停留,寒冷的号角在月光下吹响。
凯旋回到长安的府邸,那时花开应当再次繁茂满枝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出征的壮阔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军事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与战争的氛围。开篇“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两句,设定了一种紧张的军事情境,关山不再封闭,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事,而军中的鸟儿似乎已经感知到了这即将到来的变动。
接着,“大汉嫖姚入,乌孙部曲随”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面。大汉可能指的是汉族军队,嫖姚则是一种战术或是特定的人群,而乌孙是一个古代民族名称,这里提及他们跟随着大汉的军事行动,展现了一种多民族共同作战的情景。
“高旌天外驻,寒角月中吹”两句,则从视觉和听觉上加深了边塞战争的氛围。高旌指的是高高飘扬的旗帜,这里它们似乎悬挂在遥远的天际,而寒风则是在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吹拂过军营,增添了一份肃杀感。
最后,“归到长安第,花应再满枝”两句,则转换了情境,从边塞战争的情景转向了和平与美好的愿望。诗人表达了希望战士能够安全返回都城长安,而当他们回到故土时,正值春暖花开之季,花朵应该再次繁盛于枝头,这里蕴含了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其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表现,展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气氛以及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