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匿定将击,龙蛰以存身
出处:《题李粹伯晦庵》
宋 · 曾协
天道有消息,物理兼屈伸。
鸟匿定将击,龙蛰以存身。
卷舒虽不同,为用常相因。
老聃晞发时,恝然似非人。
肢体尚可堕,外物真埃尘。
信知犹龙姿,涵养知几春。
寂寥千载下,裔孙岂其伦。
磊落感意气,峥嵘富精神。
乃以晦自居,悠然返天真。
渔樵欲争席,鸥鸟行相亲。
形谍不可掩,眉端已津津。
风云一朝便,垂天起潜鳞。
鸟匿定将击,龙蛰以存身。
卷舒虽不同,为用常相因。
老聃晞发时,恝然似非人。
肢体尚可堕,外物真埃尘。
信知犹龙姿,涵养知几春。
寂寥千载下,裔孙岂其伦。
磊落感意气,峥嵘富精神。
乃以晦自居,悠然返天真。
渔樵欲争席,鸥鸟行相亲。
形谍不可掩,眉端已津津。
风云一朝便,垂天起潜鳞。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协题赠给李粹伯晦庵的一首作品,表达了对晦庵深沉内敛品格的赞赏。诗中通过自然现象的比喻,揭示了天道运行中的阴阳变化和生存智慧。鸟藏匿以待攻击,龙蛰伏以保全自身,象征着晦庵低调处世却蕴含强大能量。诗人提到老子的超然态度,暗示晦庵如龙一般涵养深厚,不露锋芒。
诗中还表达了对晦庵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敬仰,认为他在寂寞的时代里仍保持着磊落的意气和峥嵘的精神。尽管身处渔樵之间,与鸥鸟为友,但他的真实身份和非凡气质难以掩饰,如同风云际会之时,潜鳞勃发,显露出真正的龙姿。
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既是对晦庵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寓含了对隐逸文化的理解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