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
出处:《闲居孟夏即事》
唐 · 许浑
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
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
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
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
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
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
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绿树:茂盛的树木。荫:遮蔽。
青苔:一种绿色的苔藓植物。
柴门:简陋的木门。
临:面对。
水开:指门对着水面。
簟:竹席。
凉:清凉。
初熟:刚刚成熟。
麦:小麦。
枕腻:枕头因湿润而显得滑腻。
乍经:刚经历过。
鱼跃:鱼儿跳跃。
海风:海上的风。
鼍鸣:鼍龙的叫声。
江雨:江上的雨。
佳人:美女。
竟:竟然。
何处:在哪里。
日夕:傍晚。
楼台:楼阁或平台。
翻译
绿树下青苔生长,简陋的柴门面对着水面开启。竹席透出初夏麦香的凉意,枕头上还残留着梅雨后的湿润。
鱼儿随着海风跳跃,鼍龙在江雨中发出鸣声。
那位美人究竟去了哪里?日暮时分我独自登上楼台寻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通过对郁郁葱葱的绿树、柔软的青苔以及简陋的柴门与河水相邻的环境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紧接着,“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诗人细致地捕捉了麦子成熟时的清凉气息,以及枕头边散发着梅香的意象,这些生动的感官体验增加了画面之美。
然后,“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诗人转而描写了自然界的另一番景致——水中的鱼儿跳跃,以及远处传来的鼋(一种类似龟鳖的动物)的鸣叫声与即将到来的江雨,这些都是对动态自然美的捕捉,增添了画面的生机。
最后,“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诗人在这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不禁思念起那位心中的“佳人”。他每到日落时分,都会登上高台远眺,希望能寻见佳人的踪迹。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