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三分,汤七十里
出处:《伊葛叹》
明 · 邵宝
汉鼎三分,汤七十里。
莘野辍耕,卧龙亦起。
夫何为乎,殷兴刘圮。
有臣无君,犹君无臣。
玄德非天,锡彼禅乎复何人。
出师二表徒为陈。
伊邪葛邪,伯仲皆天民。
莘野辍耕,卧龙亦起。
夫何为乎,殷兴刘圮。
有臣无君,犹君无臣。
玄德非天,锡彼禅乎复何人。
出师二表徒为陈。
伊邪葛邪,伯仲皆天民。
鉴赏
这首诗《伊葛叹》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伊尹与周公的赞美,以及对刘备禅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君臣关系和历史兴衰的独特见解。
首句“汉鼎三分,汤七十里”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三国鼎立与商汤时期的广阔版图,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迭。接着“莘野辍耕,卧龙亦起”引用了姜子牙在渭水边垂钓、诸葛亮隐居隆中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与机遇的难得。
“夫何为乎,殷兴刘圮”将商朝的兴盛与汉朝的衰败进行对比,探讨了政权更替的原因。随后“有臣无君,犹君无臣”这一对偶句,深刻揭示了君臣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了双方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玄德非天,锡彼禅乎复何人”是对刘备禅让的反思,表达了对刘备这一行为的复杂情感,既赞赏其谦逊与智慧,也对其放弃帝位的决定感到困惑,提出了“复何人”的疑问,引人深思。
最后,“出师二表徒为陈。伊邪葛邪,伯仲皆天民”总结了历史人物的贡献与影响,指出他们的事迹虽已成过往,但对后世仍有深远的意义。通过伊尹与周公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贤臣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伊葛叹》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也蕴含了对于君臣关系、历史兴衰以及个人责任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