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事兼两,滑腻好且坚
出处:《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
宋 · 赵孟坚
昔闻勤读者,三度绝韦编。
读书书已破,书则在肺肝。
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
伊惟事精研,整束悬牙签。
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
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颛。
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
抱书手不龟,面壁缚枯禅。
靴化例随水,竟负一瓻还。
季也怒生瘿,我惭家训颜。
愿季无衔怒,凤楼修则完。
嗟嗟仁义谏,束湿何由痊。
颠倒幸尔存,柿叶风掀掀。
糊老饱九炊,纸捣翼拟蝉。
翻翻事兼两,滑腻好且坚。
手鉴具在兹,秋露无重妍。
旧书百回读,训佩坡老仙。
请季事斯语,慎勿高阁悬。
因怜数匮藏,徒疥小印存。
浮云忽白衣,世事无不然。
眼底不自快,封闭何取焉。
所贵得之心,亦可忘蹄筌。
又怜囿大块,华好竟饱鲜。
一饱膻聚蝇,曷与千古传。
纤云飞四散,皎月标中天。
读书书已破,书则在肺肝。
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
伊惟事精研,整束悬牙签。
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
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颛。
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
抱书手不龟,面壁缚枯禅。
靴化例随水,竟负一瓻还。
季也怒生瘿,我惭家训颜。
愿季无衔怒,凤楼修则完。
嗟嗟仁义谏,束湿何由痊。
颠倒幸尔存,柿叶风掀掀。
糊老饱九炊,纸捣翼拟蝉。
翻翻事兼两,滑腻好且坚。
手鉴具在兹,秋露无重妍。
旧书百回读,训佩坡老仙。
请季事斯语,慎勿高阁悬。
因怜数匮藏,徒疥小印存。
浮云忽白衣,世事无不然。
眼底不自快,封闭何取焉。
所贵得之心,亦可忘蹄筌。
又怜囿大块,华好竟饱鲜。
一饱膻聚蝇,曷与千古传。
纤云飞四散,皎月标中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韦编:古代用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这里指书。肺肝:比喻内心深处。
发挥:运用。
牙签:古时用于夹书的细长竹签。
龙泉言:比喻珍贵的话语。
虎子:古人对幼童的称呼。
元方:汉代学者,以博学著称。
面壁:形容专心致志,对着墙壁冥思苦想。
靴化:比喻空手而归。
生瘿:因怒气而生出肿块。
凤楼:古代宫殿的代称,此处指学问之高处。
束湿:比喻积压的问题或情绪。
柿叶:秋天的叶子,象征岁月流逝。
蹄筌:比喻学习的工具或方法。
大块:大自然。
饱鲜:饱食新鲜事物。
膻聚蝇:比喻招来麻烦。
皎月:明亮的月亮。
翻译
从前听说勤奋的读书人,多次翻断了编连简册的皮带。书已经破旧,但知识深入内心。
摘取精华,咀嚼其中的美,运用到自己的事业中。
他专心致志,整理书籍,书签悬挂在书架上。
书还未亲手触摸,却如龙泉剑一般珍贵。
像虎子养溪鱼,你懵懂无知,还未开窍。
效仿元方追求学问,频繁翻阅典籍。
捧书手不冻僵,面对墙壁静心苦读。
鞋子化为水,最终空手而归。
季子因怒生瘤,我愧对家训的教诲。
希望季子能平息怒气,学业有成。
感叹仁义的劝诫,湿气如何消除。
混乱的事物幸好留存,柿叶在风中翻飞。
老人饱读诗书,纸张如蝉翼般轻薄。
读书之事繁多,既滑顺又坚固。
手边的鉴赏之书在此,秋露不再重叠。
反复阅读旧书,如同坡老仙人的教导。
希望季子遵循这些话,不要将其搁置。
怜惜那些藏书,只留下印记。
世事如浮云,变化无常。
心中不快,何必封闭自己。
珍贵的是内心领悟,而非外在工具。
又感叹人生短暂,美好时光易逝。
满身腥味引来苍蝇,怎能流传千古。
云散月明,天空中悬挂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孟坚的作品《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通过对弟弟借书不善保护导致书籍损坏的情景进行描绘,表达了对读书人珍视典籍、勤奋治学的倡导,以及对浪费资源和不尊重知识行为的批评。诗中通过“昔闻勤读者”、“读书书已破”等句,强调了读书人的刻苦精神和书籍的珍贵。诗人以“虎子畜溪鱼”比喻弟弟的无知,又以“凤楼修则完”劝诫他改正错误,重视学问。同时,诗中还提到了修补书籍的过程,如“覆背葺还”,并以“旧书百回读,训佩坡老仙”鼓励反复研读,从中获取真知。最后,诗人感慨学问的广阔无边,提醒弟弟不要局限于眼前,要有远大志向。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