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杖听班诏,去暴看甲乙
宋 · 晁说之
岁宴慕群侣,鱼鸟各知息。
故人音书来,怜我此时忆。
忠言开靡靡,岂但问寝食。
我有山耕愿,久矣君已得。
中道忽献书,明时思自立。
一官虽漫与,颇知民苦疾。
豺狼不当路,雨露发天秩。
植杖听班诏,去暴看甲乙。
闾阎心欲速,廊庙虑匪棘。
恨不死褚渊,叹嗟起安石。
固云小人鄙,未易君子识。
悠悠定谁堪,世事儿女剧。
君才雄且锐,欲振排云翮。
但恨张公子,蹶蹶难与适。
功名良可图,燕然铭谩勒。
故人音书来,怜我此时忆。
忠言开靡靡,岂但问寝食。
我有山耕愿,久矣君已得。
中道忽献书,明时思自立。
一官虽漫与,颇知民苦疾。
豺狼不当路,雨露发天秩。
植杖听班诏,去暴看甲乙。
闾阎心欲速,廊庙虑匪棘。
恨不死褚渊,叹嗟起安石。
固云小人鄙,未易君子识。
悠悠定谁堪,世事儿女剧。
君才雄且锐,欲振排云翮。
但恨张公子,蹶蹶难与适。
功名良可图,燕然铭谩勒。
注释
岁宴:年终时节。群侣:群聚的人。
故人:老朋友。
怜:怜悯。
忠言:忠诚的言语。
问寝食:询问日常饮食。
山耕:归隐山林。
久矣:早已。
明时:太平盛世。
自立:自立于世。
漫与:微小的官职。
民苦疾:百姓疾苦。
豺狼不当路:没有恶势力横行。
雨露:恩泽。
植杖:放下农具。
班诏:圣旨。
廊庙:朝廷。
匪棘:非轻率。
褚渊:长寿之人。
安石:王安石。
小人:鄙陋之人。
君子:有才德的人。
悠悠:长久。
世事:世间纷扰。
雄且锐:雄健锋利。
排云翮:高飞的翅膀。
张公子:阻碍者。
蹶蹶:艰难。
燕然铭:刻在燕然山的功绩。
谩勒:空谈。
翻译
年终时节我向往群聚,鱼鸟各自知道休息的时候。老朋友的信件来了,怜悯我此刻心中充满思念。
忠诚的言语能激励人心,岂止询问日常饮食。
我有归隐山林的愿望,这愿望你早已明白。
中途你忽然寄来书信,表明在太平盛世你想要自立。
虽然官职微小,但深知百姓疾苦。
豺狼不挡道,恩泽如雨露般滋润,显示了天道公正。
放下农具聆听圣旨,除去暴政观察是非。
民间疾苦急于解决,朝廷忧虑却非轻率。
遗憾不能像褚渊那样长寿,感叹如王安石般崛起。
确实,小人鄙陋难识,君子的才华不易被人理解。
长久以来谁能胜任,世间纷扰女子尤为复杂。
你的才能既雄健又锋利,想振翅高飞冲破云霄。
只可惜遇到张公子那样的阻碍,难以顺利前行。
功名富贵是可以追求的,但刻在燕然山的功绩却是空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表达了对故友秀实内黄贤尉寄来的书信中深含的经世治国之策的感激和回应。诗中,诗人感慨岁月流逝,羡慕群侣各有其处,而自己在岁末之际特别思念故人。朋友的书信如同忠言,不仅关心日常,更关注民生疾苦,这让诗人深感欣慰。诗人提到自己早有归隐山耕的愿望,但朋友的出现让他重新思考在明时如何自立为政,为百姓谋福利。
诗中提到朋友虽然被授予官职,但他深知民间疾苦,决心清除豺狼,推行仁政。诗人感叹如能早些遇到这样的人才,如褚渊或王安石般,定能有所作为。然而,他也惋惜现实中难以找到完全符合理想的贤才,感叹世事艰难,女子事务繁重。尽管如此,他赞赏朋友才情出众,有雄心壮志,希望他能振翅高飞,实现抱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功成名就的期待,但也提醒他要警惕现实中的阻碍,切勿轻易满足于表面的成就。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