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出处:《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
南北朝 · 谢朓
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
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
花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
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
花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
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赏月的诗意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与故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共享美好时光的情境。山中的月亮似乎因朋友的陪伴而变得更加明媚动人,而“清樽”则象征着纯洁无暇的友情和欢聚时光。
“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这两句诗描绘了山川连绵、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色,同时水流的“回流”也给人以既自然又充满生机之感。诗人的笔触在这里展现出了对大自然无穷尽美的赞赏。
“花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细腻的描摹,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白色的花朵像雪一样堆积,而枯萎的草本植物则如同蛛网一般散布开来,这些形象既美化了自然,也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这两句诗转向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尽管因为空间的隔绝而难以相聚,但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连结是超越时空的。在这里,“异封壤”成为时间与空间无法阻断的情谊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月夜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理距离的情感联系。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出对远方亲友深沉而持久的情谊。此外,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也体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