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则帝,以业而王
出处:《元符万宁宫庆成颂》
宋 · 赵佶
句曲之山,有居其颠。
谁氏之子,象帝之先。
启迪后人,淑修其身。
守静而笃,是为葆真。
在昔元符,作室其下。
经始勿亟,以遗来者。
我应受之,嗣绍厥绪。
我仪图之,缮此栋宇。
考彼宫宇,因心而友。
不日成之,克相其后。
乃益其名,曰维万宁。
书以揭之,用妥明灵。
道大无方,体用有常。
以德则帝,以业而王。
坐进此道,与道无极。
神之听之,洽此万国。
谁氏之子,象帝之先。
启迪后人,淑修其身。
守静而笃,是为葆真。
在昔元符,作室其下。
经始勿亟,以遗来者。
我应受之,嗣绍厥绪。
我仪图之,缮此栋宇。
考彼宫宇,因心而友。
不日成之,克相其后。
乃益其名,曰维万宁。
书以揭之,用妥明灵。
道大无方,体用有常。
以德则帝,以业而王。
坐进此道,与道无极。
神之听之,洽此万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元符万宁宫的赞美与庆祝,展现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皇家气派。诗人赵佶以“句曲之山”开篇,将宫殿置于仙山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通过“启迪后人,淑修其身”等语句,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后世的期望。
“守静而笃,是为葆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重要性,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随后,诗人描述了在元符年间建造宫殿的过程,旨在为后来的人留下一个精神的寄托之所。
“我应受之,嗣绍厥绪”表明了诗人作为继承者的身份,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与传承的决心。“我仪图之,缮此栋宇”则展现了诗人亲自参与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对工程的重视与投入。
“考彼宫宇,因心而友”意味着宫殿的设计与建造都融入了诗人的心意,与内心产生了共鸣。最后,“不日成之,克相其后”表达了宫殿迅速建成并能长久存在的愿望。
“乃益其名,曰维万宁”是对宫殿命名的描述,寓意着它将成为万世安宁的象征。“书以揭之,用妥明灵”则表示将文字刻于宫殿之上,以供神灵庇佑。
“道大无方,体用有常”强调了道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无论在道德还是事业上,都应遵循道的原则。“以德则帝,以业而王”则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与事业的重要性,只有秉持正道,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坐进此道,与道无极”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道同在,追求无限的精神境界。“神之听之,洽此万国”最后以祈求神灵的庇佑,祝愿国家和谐安定,达到了全诗的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对建筑艺术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道德、信仰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