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
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
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
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
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
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
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
不道神无悲,那能久如此。
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
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
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凉云:清凉的云彩。川风:江面的风。
娥皇: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汉江:长江支流,位于中国中部。
象外:超越世俗的境界。
牵感:触动、引起感触。
瑶华:美玉般的霜露。
烟波:雾气笼罩的水面。
疏蘋:稀疏的浮萍。
哀响:悲哀的琴声。
婵娟:形容女子容貌美好。
神无悲:神明没有悲伤之意。
九山:泛指远处的山峦。
没没:默默无言。
远人:远方的人。
斑斑:泪痕斑驳。
学瑟鬼:学琴的幽灵。
翻译
山上的凉云渐渐散去,夕阳西下,江面的风也停歇了。月琴五十弦奏出深秋的汉江水声,
起先是因为超脱尘世的景象,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霜露凝结在瑶草之上,烟波中玉指抚琴的劳苦。
琴音将随着落叶飘散,又在稀疏的萍藻间回荡。
哀怨的琴声汇聚而来,剩下的琴音如同半死的梧桐般凄清。
美貌女子年华老去,还能否保持如婵娟般的美丽。
没想到神明并无悲伤,否则怎能长久如此。
灵魂无所不在,但九座山也只是相似的场景。
无法跟随而去,只让远方的人感到悲伤。
泪水斑驳竹林下,恐怕有学琴的幽灵在聆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索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哀伤。"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有些冷清的山川图景,天气渐凉,太阳西沉,山间的风也逐渐平息。
接下来的"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则是通过古琴的象征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古代传说娥皇是神话中的音乐家,而这里提及五十弦,则可能暗示着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怀念。而汉江的水随季节的深入而变得更加宽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扩散。
"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表达了诗人由于缺乏某种寄托而导致的情感纠葛,这些情绪积累在心中,无法排解。"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则形容秋天的景象,霜露凝结成冰晶般的美丽景致,而诗人却因为弹琴而劳碌自己的手指,从中可见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外界环境的冷淡形成对比。
"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表达了诗人想要随着秋天的落叶消逝,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顿和忧虑。"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则是描写诗人的琴声悲壮而又凄凉,与天空中聚散的云朵相呼应,而那桐树似乎也因为秋风的吹拂而变得摇摇欲坠。
"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再的感慨,即便是美丽如女子的容颜,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而那曾经令人心动的美好也许永远无法再现。
最后"不道神无悲, 那能久如此。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则是诗人的自我慰藉和内心的挣扎。他感叹神明也会对世间的悲凉感到难过,但自己的魂魄却在九山之中彷徨,没有不去的地方,这种孤独和漂泊令人伤感。泪水如溪流般不断,诗人害怕自己是否已经被这种哀愁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古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美好事物不再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