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迂钝不可为,屈曲性亦难全文

迂钝不可为,屈曲性亦难

宋 · 苏舜钦
八月天气肃,万物日已阑。
庭前两高桐,夜籁如哀弦。
志士感节物,中夕耿不眠。
起听抱膝吟,悲烈声相干。
念此华叶改,想见颜色鲜。
顾人生世间,荣悴理亦然。
岂伤岁月速,愧无功名传。
少小学文章,出值用武年。
儒官多见侮,敢为战士先。
欲弃俎豆事,强习孙吴篇。
迂钝不可为,屈曲性亦难
虚言盗禄食,实又畏上天。
未能追世好,且乐樽酒间。
九日近不远,同醉黄花前。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名为《夜闻秋声感而成咏同邻几作》。诗中描绘了八月秋风渐起,万物凋零的景象,通过庭前高桐夜籁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界的秋声相呼应,引发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

诗的开头“八月天气肃,万物日已阑”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肃杀和衰败的氛围。接着“庭前两高桐,夜籁如哀弦”将秋夜的声音比作哀怨的琴弦,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的凄美与悲凉。诗人在此基础上抒发了对季节更替、万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志士感节物,中夕耿不眠”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在夜晚难以入眠,被外界的景象触动,引发了深深的思考。接下来的“起听抱膝吟,悲烈声相干”描述了诗人起身倾听,以吟诵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声音相互交织,更加凸显了悲凉的氛围。

诗人进一步思考人生与自然界的变迁,提出“念此华叶改,想见颜色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变化的无奈。他意识到“顾人生世间,荣悴理亦然”,生命中的荣华与衰败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

在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与个人功名的缺失时,诗人感到“岂伤岁月速,愧无功名传”。他感叹于岁月的飞逝,同时对自己未能在社会上留下显著成就而感到遗憾。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面临的困境与挣扎。

随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学习经历与选择:“少小学文章,出值用武年。儒官多见侮,敢为战士先。”他曾在年轻时致力于文学创作,却在壮年时选择了军事道路,这与他的理想追求产生了冲突。他尝试过放弃文职,转而学习军事策略,但发现自己不适合这样的生活,内心感到既迂腐又难以适应。

诗人最终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表示“虚言盗禄食,实又畏上天”,即虽然表面上享受着俸禄,实际上内心畏惧天道,不敢轻易违背自己的本心。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迎合世俗的好恶,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未能追世好,且乐樽酒间”表明诗人选择在饮酒的欢愉中暂时忘却烦恼,寻求心灵的慰藉。他意识到,尽管无法改变现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也是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

“九日近不远,同醉黄花前”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重阳佳节,诗人希望与朋友一同畅饮,共赏菊花之美,以此寄托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个人选择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