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令一切众,绝痴暗疑全文

令一切众,绝痴暗疑

宋 · 释德洪
以慈为室,以忍为衣。
法空为座,示同体悲。
四十八愿,为世所归。
如日没时,鸟接翅飞。
大哉甘露,妙法总持。
令我观门,洞开坦夷。
谛见自心,妙绝知思。
是皈依处,真不思议。
律我意马,使不妄驰。
光明现前,见白莲池。
不假中阴,屈伸顷时。
欣然化生,如八岁儿。
何以至此,请审思之。
皆我精进,想力所持。
稽首妙湛,不动巍巍。
令一切众,绝痴暗疑
有同愿者,但瞻导师。
脱然蝉蜕,出五浊泥。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李伯时画弥陀像赞》。诗中描绘了对佛祖阿弥陀佛的崇敬与赞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佛教中的慈悲、忍耐、智慧以及解脱的主题。

首先,“以慈为室,以忍为衣”表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慈悲与忍耐。慈爱如同温暖的居所,让人感到安全与舒适;而忍耐则如同坚固的外衣,保护着内在的善良与纯净。这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法空为座,示同体悲”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精髓。法空意味着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因此修行者应放下执着,以平等心看待世间万物。同体悲则是指众生皆有佛性,应以慈悲之心对待所有生命,实现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四十八愿,为世所归”提到的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这些愿旨在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达到极乐世界。这象征着佛教对救度众生的承诺与决心。

“如日没时,鸟接翅飞”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机会,追求精神上的觉醒与解脱。

“大哉甘露,妙法总持”将佛法比作甘露,寓意其能滋润心灵,带来智慧与解脱。总持则表示佛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能够涵盖一切修行之道。

“令我观门,洞开坦夷”鼓励人们开启智慧之门,直面内心,实现自我认知与解脱。

“谛见自心,妙绝知思”强调了内观的重要性,通过深入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真理与智慧。

“是皈依处,真不思议”指出佛教是寻求精神归宿的真正途径,其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于能够引领人们超越世俗,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律我意马,使不妄驰”提醒修行者要约束自己的思想与欲望,避免盲目行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光明现前,见白莲池”象征着通过修行,内心会涌现出智慧之光,如同莲花般纯洁与美丽。

“不假中阴,屈伸顷时”表明解脱的过程不需要经过中阴身阶段,即直接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欣然化生,如八岁儿”描述了解脱后的喜悦与新生,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孩童,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希望。

“何以至此,请审思之。皆我精进,想力所持”最后,诗人鼓励读者深思修行之路,强调这是通过不懈努力与智慧思考所达成的成果。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刻解读与形象描绘,展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与追求,同时也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慈悲、智慧与解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