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徵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1、井:即“井田”;
2、井税:这里指赋税。
3、戎旃:军帐。
4、典:治理。
5、委:率。
6、刺船:撑船。
翻译
往昔遇到太平世道,在山林中悠度二十载。清泉源头在家门庭,洞穴沟壑正对前院。
田税稳定有时限,日子悠闲还能安眠。
忽然世道生巨变,连年征战伴军前。
而今我来治理此郡,山地部族又起事端。
城池太小贼寇不侵,百姓贫穷实在堪怜。
因此邻郡遭难,唯独此州得以保全。
朝廷使者带着王命,行为怎堪比盗贼奸。
现今那些征税之人,逼迫百姓如同热火煎。
谁人能断人生计,却自称时代之贤。
我欲弃官丢印信,拿起竹篙自划船。
带家人去务渔种稻,晚年归隐江湖边。
译文
唐代宗广德元年,
西原的贼人攻入道州城,
焚烧杀戮掠夺,
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
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
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
只是受到贼人哀怜而巳。
诸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
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
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门口,
洞穴沟壑横卧在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
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
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
山中的夷贼又常来扰边。
县城太小夷贼不再屠掠,
人民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
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
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
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
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
谁愿意断绝人民的生路,
去做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道州刺史官职,
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
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动荡时世中的感慨与无奈。开篇便是对往昔太平日子的回忆,山林静谧,泉水流经庭院,生活安逸而又自在。井税按期而来,日落人睡,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田园诗意。
然而,世事难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作者亲历战乱,数年间不得安宁。这段经历让他对比目前所在之地的困顿感慨万千。"今来典斯郡"一句,表明了诗人新的职责与地点,但这里的山夷纷乱,与往日的太平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城小而贼寇不多,民众贫苦,令人怜悯。诗人陷于邻境之中,而此州独存,全靠军力维系,这种局面让他感到深深的无奈与困惑。使臣带着王命前来,却也不过是如同贼寇一般的压迫。
"今彼徵敛者,迫之如火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官府征敛税赋的严苛与紧迫,使人喘不过气来。诗人质疑,在这样的情境下,谁能不牵涉到人的生命,以此作为世间所谓的贤良?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逃离现实的愿望,想要委身于符节之下,引竿自刺船,随波逐流,将家人带往江湖边上,就食鱼麦,以度晚年。这段情感的抒发,是对内心深处渴望平和生活的一种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