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将流水同无住,僧似长松不记年
出处:《资庆寺》
明 · 王世贞
径转峰回寺宛然,古桥深草锁戋戋。
客将流水同无住,僧似长松不记年。
法食喜分龙女供,禅房幽借鹿麑眠。
行歌颇爱归途好,屐齿斜阳乍一穿。
客将流水同无住,僧似长松不记年。
法食喜分龙女供,禅房幽借鹿麑眠。
行歌颇爱归途好,屐齿斜阳乍一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寺庙景象。诗人王世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资庆寺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首联“径转峰回寺宛然,古桥深草锁戋戋”描绘了进入寺庙的路径,山峰回转,道路曲折,一座古老的石桥被茂密的青草环绕,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颔联“客将流水同无住,僧似长松不记年”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游人与僧侣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游人随波逐流,如同水中的浮萍,没有固定的归宿;而僧人则如长松般屹立,岁月流转,他们却似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体现出僧侣们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颈联“法食喜分龙女供,禅房幽借鹿麑眠”进一步展示了寺庙内的生活细节。僧人们在法会上分享着来自龙女的供养,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给予,更蕴含着信仰与慈悲的意义。禅房内,鹿麑(鹿的小崽)或许也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僧人们共同沉浸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中。
尾联“行歌颇爱归途好,屐齿斜阳乍一穿”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探访之旅的感慨。在归途中,诗人放声歌唱,对这次经历感到无比愉悦。阳光斜照,屐齿踏过地面留下的痕迹,成为这次旅行不可磨灭的记忆,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资庆寺独特的魅力,以及僧侣们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