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堕地宁南死,星象经天太白明
出处:《甲午岁暮感事诗》
清 · 张洵佳
卫青不败妄谈兵,千里边墙一夕倾。
篱落久依难奋迹,指挥若定亦虚名。
鼓声堕地宁南死,星象经天太白明。
不善将兵须将将,封侯未免愧西平。
篱落久依难奋迹,指挥若定亦虚名。
鼓声堕地宁南死,星象经天太白明。
不善将兵须将将,封侯未免愧西平。
鉴赏
这首诗《甲午岁暮感事诗(其四)》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卫青的典故进行反思,表达了对战争与将领能力的深刻思考。
首联“卫青不败妄谈兵,千里边墙一夕倾”以卫青为例,讽刺那些没有真正战功却夸夸其谈的将领,暗示千里边墙一夜之间崩溃,暗喻国家防线的脆弱,以及空谈兵法而无实战经验的危害。
颔联“篱落久依难奋迹,指挥若定亦虚名”进一步阐述,即使表面上看似指挥若定,实际上却难以在实际战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强调了实战经验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赖于表面的指挥技巧。
颈联“鼓声堕地宁南死,星象经天太白明”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隐喻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鼓声落地象征着战斗的结束,宁南之死则代表了生命的消逝,而星象的变化则反映了宇宙的永恒与战争的短暂。
尾联“不善将兵须将将,封侯未免愧西平”总结全诗,指出将领不仅要善于指挥士兵,更要有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封侯加爵固然荣耀,但若无法像西汉名将霍去病那样取得真正的战功,难免会感到羞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战争中的将领素质与国家安危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理论与实践、表面功夫与实质能力之间的矛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