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怀明主,富贵乃在天
出处:《畎亩十首 其十》
宋 · 王十朋
儒冠误身世,偃蹇二十年。
岂不怀明主,富贵乃在天。
平生学忠孝,自致无由前。
青灯照夜长,感激徒自怜。
岂不怀明主,富贵乃在天。
平生学忠孝,自致无由前。
青灯照夜长,感激徒自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畎亩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不顺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儒冠误身世”,诗人以“儒冠”自喻,感叹自己因追求儒家学问而错失了人生的方向,陷入了困境。接着,“偃蹇二十年”描述了诗人在这段时间内遭遇的挫折和困顿,暗示了他长时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岂不怀明主,富贵乃在天”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明君的渴望,同时也认识到个人的荣华富贵取决于命运的安排,充满了宿命论的色彩。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诗人既渴望施展才华,又对现实感到无力改变的复杂心情。
“平生学忠孝,自致无由前”表明诗人一生致力于学习忠义孝道,却始终未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不甘。这不仅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反思,也是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最后,“青灯照夜长,感激徒自怜”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面对青灯,内心充满感激却又自我怜悯的情景。青灯象征着孤独与思考,夜长则寓意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煎熬。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形象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