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揭大航遗臭在,歌流乐府旧音非
出处:《芜湖王敦城下作》
宋 · 贺铸
斗立孤城日四围,贼奴曾未慑天威。
风生虎帐豺声厉,尘犯龙颜鱼服归。
首揭大航遗臭在,歌流乐府旧音非。
当时不慕桓文举,草满中原胡马肥。
风生虎帐豺声厉,尘犯龙颜鱼服归。
首揭大航遗臭在,歌流乐府旧音非。
当时不慕桓文举,草满中原胡马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斗立:形容孤独地站立。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市。
贼奴:敌人,此处指侵犯者。
天威:帝王的威严。
虎帐:古代军营中的帅帐。
鱼服:比喻敌人伪装。
大航:可能指大战或重要战役。
桓文举:桓温、苻坚,历史上以武功著称的君主。
草满:形容荒芜,无人管理。
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翻译
独自矗立在这座被包围的城市,敌人的胆怯并未震慑天子的威严。营帐中风起,虎啸豺鸣声势汹汹,敌人扬起尘土,伪装成平民逃回。
首战失利,留下恶名,昔日的歌曲已非宫廷音乐。
如果早知如此,就不会羡慕当年桓文的功业,如今草原上草木茂盛,胡马肥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所作的《芜湖王敦城下作》。诗中,贺铸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孤城芜湖在敌军包围下的情景。他通过"斗立孤城日四围",形象地展现了城市的孤立无援和紧张局势。"贼奴曾未慑天威"表达了对敌人的轻蔑,暗示他们的威胁并未真正震慑朝廷的尊严。
接下来的两句"风生虎帐豺声厉,尘犯龙颜鱼服归",运用比喻,描绘了战事的激烈,风声如虎帐中的怒吼,敌人如豺狼般凶残,而我方则坚守阵地,直至敌人败退,"鱼服归"暗指敌军狼狈逃窜。诗人借"首揭大航遗臭在",讽刺了敌人的失败和耻辱,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
最后两句"当时不慕桓文举,草满中原胡马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效仿古代名将桓温、苻坚等人的遗憾,感叹如果能有他们的英勇,就不会让敌人的兵马在中原肆虐,一片荒芜。整首诗情感激昂,既有战斗的壮烈,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贺铸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