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去飘忽,忧患天所寄
出处:《偕刘月农登八境台示同游诸子》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衙居绝朋欢,乘兴策游骑。
步上八境台,恍如脱拘系。
郁郁瞰孤城,脉脉延秋霁。
生年去飘忽,忧患天所寄。
弥望结层阴,人烟堕冥昧。
帆静如有待,鸟惊若相忌。
暝色赴依微,冈峦互睥睨。
万感入迟暮,宦游非我意。
坐对好江山,宁为百年计。
此邦多达人,所悲在民气。
吾子忧患身,抗心赴沉挚。
至人通群情,毋忧负俗累。
步上八境台,恍如脱拘系。
郁郁瞰孤城,脉脉延秋霁。
生年去飘忽,忧患天所寄。
弥望结层阴,人烟堕冥昧。
帆静如有待,鸟惊若相忌。
暝色赴依微,冈峦互睥睨。
万感入迟暮,宦游非我意。
坐对好江山,宁为百年计。
此邦多达人,所悲在民气。
吾子忧患身,抗心赴沉挚。
至人通群情,毋忧负俗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官署中生活,远离朋友欢聚,却因一次兴致勃勃的出游而踏上八境台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从郁郁葱葱的山景到秋雨后的宁静,再到傍晚时分的朦胧与神秘,每一幅画面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诗人通过“弥望结层阴,人烟堕冥昧”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忧患的感慨,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难以看清未来的道路。而“帆静如有待,鸟惊若相忌”则以动态的景象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仿佛连自然界的生物都在对他投以异样的目光。
随着夜幕的降临,“暝色赴依微,冈峦互睥睨”,山峦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峻峭,似乎在彼此对视,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肃穆。诗人在此时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万感入迟暮,宦游非我意”,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然而,面对如此壮丽的江山,诗人却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坐对好江山,宁为百年计”,他愿意将时间投入到欣赏美景中,而不是为了世俗的功名利禄而奔波。最后,诗人以对友人的关怀结束,希望友人能超越个人的忧患,坚守内心的真诚与坚定。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