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实有左癖,此岂非三坟
出处:《读素问十六首 其四》
宋末元初 · 方回
煌煌金兰室,历历玉版文。
伏羲之所为,传逮轩辕君。
妙测天人际,岂徒针药云。
予实有左癖,此岂非三坟。
伏羲之所为,传逮轩辕君。
妙测天人际,岂徒针药云。
予实有左癖,此岂非三坟。
注释
煌煌:形容光彩夺目或盛大辉煌。金兰室:象征智慧或学问的宝库。
历历:分明清晰。
玉版文:珍贵的文献或书法。
伏羲: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
轩辕君:即黄帝,古代华夏族的始祖。
妙测:精确地理解和掌握。
针药云:比喻医术。
左癖:古人常以左为尊,此处可能指偏好左侧。
三坟:古代传说中的三部古书,象征古代典籍。
翻译
辉煌的金色书房,清晰的玉版文字。这是伏羲所创作的,传承到了黄帝手中。
精妙地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岂止于医术而已。
我确实有偏爱左侧的习惯,这难道不是古代典籍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间装饰华丽、充满古籍气息的书房。金兰室内,玉版文物陈列其间,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这间书房不仅是藏书之地,更是学者研习古典与探求知识的场所。
"伏羲之所为"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圣王伏羲,他被认为是八卦的创造者,象征着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传逮轩辕君"则表明这套学问、文化传承自轩辕黄帝,这两位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祖先,他们所代表的智慧和知识被后世尊崇并发扬光大。
"妙测天人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地间万物互联、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岂徒针药云"则是说这些学问远不止于医学或针灸之术,它涉及到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全面认识。
最后两句"予实有左癖,此岂非三坟",诗人自称有一颗善良而坚定的心灵,这种心灵如同古代圣贤留下的经典(“三坟”指的是《易》、《书》、《春秋》的合称),具有不朽的价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房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尊重与追求,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坚定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