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让大权归马阮,心忧私斗解高黄
出处:《史督辅可法》
清 · 严遂成
拥立匆匆失潞王,此身分与国兴亡。
滥觞官爵如儿戏,巢暮光阴但色荒。
手让大权归马阮,心忧私斗解高黄。
避嫌出外成何事,莽莽长淮望白洋。
滥觞官爵如儿戏,巢暮光阴但色荒。
手让大权归马阮,心忧私斗解高黄。
避嫌出外成何事,莽莽长淮望白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人物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复杂心境和行为选择。首句“拥立匆匆失潞王”,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潞王被拥立又迅速失势的紧迫情境,暗示了权力更迭的迅速与残酷。接着,“此身分与国兴亡”一句,直接点明了人物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感。
“滥觞官爵如儿戏”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官职的授予如同儿戏一般随意,缺乏公正与严肃性。而“巢暮光阴但色荒”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人们也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失去了对道德和责任的坚守。
“手让大权归马阮,心忧私斗解高黄”两句,揭示了这位历史人物在面对权力斗争时的抉择。他主动让出了权力,将大权交给了马阮等人,同时担忧着内部的党派争斗,显示出其深谋远虑和对国家利益的考量。
“避嫌出外成何事,莽莽长淮望白洋”则是对人物最终选择避嫌出外的反思。虽然他离开了权力中心,但并未能改变什么,只能眼看着国家的命运如长淮之水般流逝,最终望向远方的白洋,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晚清时期政治腐败、权力斗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挣扎与抉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