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
出处:《盱眙县怀古用杜工部九成宫韵》
清 · 倪承宽
盱眙南山湄,泗城浸如臼。
雉堞宛然围,流波荡缺口。
城心矗浮屠,晃朗存户牖。
想当水未潴,山城大于斗。
洪涛倾天吴,巫支祁骇走。
遂使妇子居,竟作蛟鼍薮。
导川顺水性,神禹功不朽。
水由地中行,妙用传希有。
后乃违厥度,湮水水失守。
宣防英哲能,法鉴千载后。
长空松风回,凭轩惆怅久。
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
雉堞宛然围,流波荡缺口。
城心矗浮屠,晃朗存户牖。
想当水未潴,山城大于斗。
洪涛倾天吴,巫支祁骇走。
遂使妇子居,竟作蛟鼍薮。
导川顺水性,神禹功不朽。
水由地中行,妙用传希有。
后乃违厥度,湮水水失守。
宣防英哲能,法鉴千载后。
长空松风回,凭轩惆怅久。
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倪承宽所作的《盱眙县怀古用杜工部九成宫韵》,通过对盱眙南山和泗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变迁与自然力的较量。首句“盱眙南山湄”点出地点,接着“泗城浸如臼”形象地描绘了泗城被水环绕的景象。诗人通过“雉堞宛然围”和“流波荡缺口”描绘城墙与水流的关系,暗示昔日的雄伟。
“城心矗浮屠”聚焦于城中的佛塔,与前文的山水形成对比,展现出历史遗迹的存在。“想当水未潴”则想象过去水势未涨时,山城的规模之大。“洪涛倾天吴,巫支祁骇走”引用神话传说,形容洪水之威,以及古代治水英雄禹的功绩。
“导川顺水性”赞扬禹的治水智慧,“水由地中行”则强调水的自然规律。然而,诗人也指出违背规律的后果,“后乃违厥度,湮水水失守”,暗示后来的人们未能妥善管理,导致水患频发。
“宣防英哲能,法鉴千载后”再次肯定了那些有远见的智者,他们的防洪措施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最后,诗人借景抒情,“长空松风回,凭轩惆怅久”,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以疑问收尾,引发读者思考是谁在历史的洪流中做出了改变水道的决定,寓意着对过往决策者的反思。整体上,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寓言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