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部昔弥留,手抚二尺孤
出处:《族孙亮臣少而孤伯子詹录教之成乡荐赋赠伯子》
明 · 王世贞
仪部昔弥留,手抚二尺孤。
岂不念芳馥,畴当庇其雏。
有梓代为乔,结荫亘天衢。
风霜不见侵,雨露日夜敷。
青葱两玉树,慨此同根株。
既成孝廉名,重为割膏腴。
千秋许少府,友让名不孤。
岂不念芳馥,畴当庇其雏。
有梓代为乔,结荫亘天衢。
风霜不见侵,雨露日夜敷。
青葱两玉树,慨此同根株。
既成孝廉名,重为割膏腴。
千秋许少府,友让名不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失去双亲的年轻族孙——亮臣的关怀与教育。诗中以“仪部”开篇,暗示着这位族孙在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仅由母亲照顾。母亲虽爱子心切,却也深知自己力量有限,无法给予孩子全面的成长环境,因此希望他能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庇护自己的幼苗——即族孙。
接着,诗人通过“有梓代为乔,结荫亘天衢”这一句,比喻族孙如同新生的梓木,虽然幼小,但有望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他人遮风挡雨。这不仅象征着族孙未来的成就,也表达了对他坚韧不拔、茁壮成长的期待。
“风霜不见侵,雨露日夜敷”则进一步强调了族孙在成长过程中将得到的保护与滋养,无论是外界的艰难困苦(风霜)还是生活的点滴关怀(雨露),都将陪伴着他成长。
“青葱两玉树,慨此同根株”将族孙比作两棵青葱的玉树,共同生长于同一根基之上,寓意着他们之间的深厚关系和相互扶持。同时,这也暗含了族孙与教育他的伯子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后,“既成孝廉名,重为割膏腴”点明了族孙在伯子的教导下,不仅学业有成,还懂得了孝顺与廉洁,成为了一位品德兼备的人。而“千秋许少府,友让名不孤”则表达了对族孙未来美好前程的祝愿,以及对伯子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认为他的行为将使族孙的名字流传千古,不会因孤寂而被遗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失去双亲的族孙的深切关怀与期望,同时也歌颂了伯子的教育之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