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出处:《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 · 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光:自然景色。烟火:指祭祀时燃烧的香烛火焰,也代指生活的热闹。
清明日: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的日子。
歌哭:形容人们在节日中的各种情绪,既有欢乐也有悲伤。
城市间:城市之中。
东洛水:洛河,流经洛阳的河流,象征时间的流逝。
北邙山:古代著名的墓地,位于洛阳北面,常用来代指墓地。
中桥:指桥上交通繁忙的地方。
车马长无已:车辆和马匹络绎不绝,形容交通繁忙。
下渡:下游的渡口。
舟航:船只和航行,这里指水上交通。
亦不闲:也没有一刻清闲,形容繁忙景象。
冢墓累累:墓地众多,形容墓葬密集。
人扰扰:人群熙攘,形容人来人往的场景。
辽东:古代地名,这里借指遥远的地方。
怅望:惆怅地远望。
鹤飞还:仙鹤飞回,古代传说仙鹤是长寿之鸟,常与神仙、轮回相联系。
翻译
清明节这天,城市中充满热闹与哀伤的景象。为何没有人能随那东洛水永恒,又有哪家在北邙山上新添了坟茔。
中桥车水马龙永不停歇,下游渡口舟船繁忙不断。
墓地里墓碑林立,人们来来往往,令人惆怅,遥望辽东,仿佛看到仙鹤飞回,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城市风光图。诗人通过对清明时节烟火氤氲、歌哭悲欢声响的描述,展现了古城生活的热闹与多彩。"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生命消长的感慨,同时也映射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自然的亲切。
中间两句"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生动地描绘了城市中的繁忙景象,通过车马行人与舟船往来的场景,勾勒出一个热闹而充满活力的古代都市画面。
最后两句"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则转向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远方的眷恋。诗人通过对墓葬众多、人烟稠密的描写,以及对辽东方向(可能是作者心中某个遥远的地方)怀念之情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但内涵深厚,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也有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反思,是一首集描写与抒情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