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含愁独不见,夜来风雨葬西施
出处:《集古挽乔仙》
明 · 岑尔孚
芙蓉如面柳如眉,春色人间总未知。
谁为含愁独不见,夜来风雨葬西施。
谁为含愁独不见,夜来风雨葬西施。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致与情感的交织。首句“芙蓉如面柳如眉”,将盛开的芙蓉花比作女子的脸庞,将垂柳的细叶比喻为女子的眉毛,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女性化的柔美和娇艳。
“春色人间总未知”则表达了春意盎然却无人察觉的寂寞感,仿佛春天的到来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或欣赏,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孤独。
接下来,“谁为含愁独不见”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中人物的情感状态——独自承受着忧愁,无人理解或陪伴。这里的“含愁”不仅指自然界的春愁,更暗含了对某种不可言说的哀伤或思念之情的深沉表达。
最后,“夜来风雨葬西施”运用了一个巧妙的典故,借用了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事,通过“风雨”这一自然现象象征着外界的不测风云,以及由此引发的变故或不幸。这里“葬西施”并非字面上的死亡,而是隐喻了美好事物的消逝或被埋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难以永恒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诗中主人公孤独与愁绪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哲思,以及对孤独与愁绪的深切体察,情感丰富,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