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于古制异,用亦差不同
出处:《铲》
元 · 王祯
古铲惟制小,颇逾锄耨功。
今于古制异,用亦差不同。
沟田垄攲仄,他刃诚难攻。
制器度地宜,创物须良工。
长柄加阔首,圆柄投直銎。
畎亩耀吐月,肘腋凌轻风。
务进同撞戈,再前随换踪。
覆茇易反掌,剸地深潜锋。
已令土膏润,旋看蔓草空。
要处薅薙外,不离耘芓中。
养苗成此稼,去秽利吾农。
无田非力辟,有具致时丰。
尝见燕赵北,亦传辽池东。
远近或未识,图谱容相通。
今于古制异,用亦差不同。
沟田垄攲仄,他刃诚难攻。
制器度地宜,创物须良工。
长柄加阔首,圆柄投直銎。
畎亩耀吐月,肘腋凌轻风。
务进同撞戈,再前随换踪。
覆茇易反掌,剸地深潜锋。
已令土膏润,旋看蔓草空。
要处薅薙外,不离耘芓中。
养苗成此稼,去秽利吾农。
无田非力辟,有具致时丰。
尝见燕赵北,亦传辽池东。
远近或未识,图谱容相通。
鉴赏
这首诗《铲》由元代诗人王祯所作,通过描述铲这种农具的特点和用途,展现了古代农业文明中对工具创新与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
诗中首先提到古代的铲与锄相比,虽小却能发挥超过锄的作用。接着指出,现代的铲与古代设计有所不同,其使用效果也有所差异。在沟田垄地倾斜的情况下,其他工具可能难以应对,而铲则因其独特设计,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诗中强调了制作工具应考虑土地特性,创造新事物需要良工巧匠。
进一步描述了铲的构造:长柄搭配宽阔的头部,或是圆柄插入直銎,这样的设计使得铲在田间作业时如同月光般耀眼,操作起来轻松自如,仿佛轻风拂过肘腋。在耕作时,铲能快速推进,如同撞戈一般勇猛,且能随着地形变化灵活调整。它不仅易于翻动覆盖物,还能深入土壤深处进行挖掘。铲的使用使土壤更加滋润,同时能有效地清除杂草,保护作物生长。在田间管理中,铲既用于除草,又参与耕作,成为不可或缺的农具。诗中还提到,没有田地不是通过努力开垦得来的,有了合适的工具,就能带来丰收。
最后,诗中提及铲在燕赵北部以及辽池东部的广泛流传,即使在较偏远地区也可能通过图谱等方式相互了解和传播。这反映了古代农具知识的交流与传承,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影响。
综上所述,《铲》诗通过对铲这一农具的详细描绘,不仅展示了古代农业文明中对工具创新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以及知识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