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五枝聊自诡,郤家窦家勿相侈,刘家正恐不免耳
出处:《寄题刘永年桂堂》
宋 · 曾丰
四时之气秋气清,月之掬之水中精。
四时之月秋月明,桂之掬之木中英。
沆瀣蒸开黄烂熳,分似群仙清鼻观。
君家谁会术之幻,乘夜入月移此粲。
微风透帘日透窗,老叶弄缥花弄缃。
翁在中央季在旁,读万卷书字字香。
颤阏四开香入髓,薰融人欲发天理。
鲤伋点参贤父子,传芳后叶殊未已。
一枝五枝聊自诡,郤家窦家勿相侈,刘家正恐不免耳。
四时之月秋月明,桂之掬之木中英。
沆瀣蒸开黄烂熳,分似群仙清鼻观。
君家谁会术之幻,乘夜入月移此粲。
微风透帘日透窗,老叶弄缥花弄缃。
翁在中央季在旁,读万卷书字字香。
颤阏四开香入髓,薰融人欲发天理。
鲤伋点参贤父子,传芳后叶殊未已。
一枝五枝聊自诡,郤家窦家勿相侈,刘家正恐不免耳。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寄题刘永年桂堂》是曾丰所作,通过对秋季月色和桂香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诗人首先赞美了秋天的清新和月亮的皎洁,将月光比作水中精华,桂花则象征着树木中的精华。接下来,他描述了月夜下桂堂的景象,仿佛仙人清鼻观中的仙境,暗示了刘家桂堂的高雅与神秘。
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询问家中是否有人通晓神奇之术,能将月色移至桂堂,增添了神秘色彩。然后,他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穿过窗帘,阳光透过窗户,老叶与花朵在光影中摇曳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书香四溢的氛围。
诗中提到翁(老人)与季(年轻人)共读万卷书,字字如香,体现了读书人的学问与修养。接着,诗人用“颤阏”、“薰融”等词形容书香沁人心脾,使人精神焕发,仿佛连天地之理都被触动。他还提及了刘氏家族的传承,赞誉其子孙贤良,书香不断。
最后,诗人以幽默的方式提醒刘家不必过于炫耀,其他家族如郤家、窦家也应以此为榜样,而刘家的书香门第似乎难以避免受到赞誉。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赞美了桂堂的雅致,也寓含了对书香文化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