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底谈锋欲吐莲,陈遵真在五云边
出处:《答陈蕉源见赠》
明 · 释今无
舌底谈锋欲吐莲,陈遵真在五云边。
苍梧已见劳轺驾,祇树今思借法船。
扪虱自高湖海气,寻僧日结竹林缘。
愧将下里酬居士,打地元来错会禅。
苍梧已见劳轺驾,祇树今思借法船。
扪虱自高湖海气,寻僧日结竹林缘。
愧将下里酬居士,打地元来错会禅。
鉴赏
这首诗以对答的形式展开,充满了禅意与文人雅趣。首联“舌底谈锋欲吐莲,陈遵真在五云边”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陈遵比作能言善辩的莲花,暗示其才华横溢,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的意境。颔联“苍梧已见劳轺驾,祇树今思借法船”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陈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扪虱自高湖海气,寻僧日结竹林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和对自然、佛教文化的亲近。诗人自比为在湖海间自由翱翔的鸟儿,与虱子无关,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境界;同时,他每日寻找僧侣,结伴于竹林中,既是对佛教精神的实践,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愧将下里酬居士,打地元来错会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完全理解对方深意的歉意,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佛法的谦逊态度。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其对人生、自然、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