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人呼作菩萨,沦入异教非吾泉
出处:《夫子泉》
宋 · 王十朋
君不见水经品第天下水,康王谷中泉第一。
但知取水不取人,品第未容无得失。
又不见武昌山中清泠渊,名因人重逢苏仙。
至今人呼作菩萨,沦入异教非吾泉。
刺桐城中泮宫里,大成殿下新泉水。
不须更以品第论,混混源流自夫子。
诸生游泳芹藻间,日饮一瓢心慕颜。
聪明不数远公社,清白大胜卧龙山。
圣毓尼丘家阙里,泉脉胡为今在是。
周流天下皆美泉,浚井得之泉更美。
我来酌泉仍叩头,遐想洙泗三千游。
世间何处有此水,此州无愧名泉州。
但知取水不取人,品第未容无得失。
又不见武昌山中清泠渊,名因人重逢苏仙。
至今人呼作菩萨,沦入异教非吾泉。
刺桐城中泮宫里,大成殿下新泉水。
不须更以品第论,混混源流自夫子。
诸生游泳芹藻间,日饮一瓢心慕颜。
聪明不数远公社,清白大胜卧龙山。
圣毓尼丘家阙里,泉脉胡为今在是。
周流天下皆美泉,浚井得之泉更美。
我来酌泉仍叩头,遐想洙泗三千游。
世间何处有此水,此州无愧名泉州。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夫子泉》。诗中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泉水,赞美了夫子泉的独特之处。诗人首先提到康王谷中的泉水被誉为天下第一,但其品质是否真正优越,还需考量。接着,诗人转向武昌山中的清泠渊,因其与苏仙的传说而闻名,但是否真的称得上“菩萨”般的圣泉,也值得商榷。随后,诗人引出自己所见的刺桐城中泮宫里的新泉水,强调其品质无需以品第论断,而是源自孔子的精神源泉。
诗人进一步阐述,这股泉水滋养着泮宫内的学子,使他们如同在颜回的教导下成长,智慧与品德并重。诗人认为,这股泉水不仅清澈纯净,而且蕴含着孔子的智慧和道德精神,远超其他地方的名泉。他甚至想象孔子的智慧之泉源自尼丘山,如今却在泉州这片土地上流淌,滋润着这里的人民。
最后,诗人来到夫子泉旁,不仅品尝了泉水,还向孔子行礼,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智慧的敬仰之情。他感慨于世间难寻如此纯净且富含智慧之水的地方,而泉州以其拥有夫子泉,无愧于“名泉州”的美誉。整首诗通过对不同泉水的对比,以及对孔子智慧之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知识、道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