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全文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唐 · 岑参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注释

兵马:军队和战马。
守:驻守。
西山:西部的山脉。
中国:此处指中原地区或整个国家。
非得计:不是明智的策略。
何代策:哪个朝代的计谋。
空:徒然,白白地。
使:致使。
蜀人:蜀地的人民。
弊:困弊,受苦。
八州:泛指广阔的地域,此处可能指蜀地及其周边。
崖谷:悬崖峭壁和山谷。
深:深邃,深远。
云雪闭:云雾和雪景遮蔽视线,形容环境封闭。
泉浇:泉水浸润。
阁道:古代在山崖上开凿的栈道。
滑:湿滑,难以行走。
水冻:水因寒冷而结冰。
绳桥:以绳索搭建的桥梁。
脆:脆弱,不稳固。
战士:前线作战的士兵。
苦饥:忍受饥饿之苦。
糗粮:干粮,便于携带的粮食。
不相继:不能连续供应,断断续续。
胡兵:古代对北方或西方异族军队的称呼,此处指敌军。
犹不归:仍然没有撤退。
空山:荒凉无人的山中。
积年岁:经历多年,年复一年。
儒生:有学问的读书人。
识损益:能辨识事物的利弊得失。
言事:论述事情。
皆审谛:都严谨、确切。
狄子:人名或尊称,此处指某位幕府中的官员。
幕府郎:幕府中的官员,辅助主官处理事务。
有谋:有谋略,有智谋。
必康济:一定能带来安康、救赎或解决问题。
胸中:心中。
悬明镜:比喻清晰明察,如同悬挂着明亮的镜子。
照耀:照亮,洞察。
无巨细:无论大事小事。
莫辞:不要推辞。
冒险艰:面临危险与艰难。
可以:能够。
裨:裨益,帮助。
节制:此处指军事调度、指挥。
相思:思念之情。
江楼:临江的楼阁。
夕:夜晚。
愁:忧愁。
见:看见。
月澄霁:月亮明亮而晴朗,形容月色皎洁。

翻译

兵马驻守在西山,这并非保全中国的良策。
不知出自哪朝哪代的计谋,徒然使蜀地百姓困弊。
八州境内崖谷深邃,千里范围内云雾雪景封闭了视线。
泉水浸润使得阁道湿滑,严寒冻结使得绳桥脆弱不堪。
战士们常常忍受饥饿之苦,干粮供应难以持续接续。
敌军仍未撤退,空寂的山谷中年复一年地僵持着。
有见识的儒生能辨析利弊,所论之事皆严谨确切。
狄子身为幕府中的官员,其谋略必定能带来安康与救赎。
他胸中如同悬挂着明亮的镜子,洞察一切大小事务。
请不要推辞冒此险难,此举定能对军事调度有所助益。
在江楼上思念的夜晚,忧愁地望着那明净如洗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事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苦难的深切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有谋略之人的期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力量。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开篇即设定了边塞战事的背景,通过“中国”一词,暗示了战争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和对过去错误决策的反思。蜀人之弊,或许指的是长期的战乱给民众带来的困苦。

接下来的“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则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描写,这种险峻和封闭的景象,也映射出战争的艰难与孤立。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诗人强调了边塞地区的艰苦条件,以及这些自然条件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战争带来的后果是战士们长期处于饥饿之中,这反映出了战争对普通士兵的残酷现实。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敌军久久未退,留下了荒废的山野和时间的痕迹,显露出战争的无尽与毁灭。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理性思考,对于战争的利弊进行衡量,寻求智者的意见。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这里的“狄子”可能是对有才能之人的尊称,诗人期待着这种人士能够带来和平与救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这两句用了明镜比喻智者的心胸广大而清晰,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无论大小都能照亮。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诗人鼓励有才能之人即使面对危险和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以期达到节制战争、恢复秩序的目的。

最后,“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诗人的情感在此得到了释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清冷的月光下变得更加深切和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智者的期待,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