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烽直促青萍吼,马革凭收玉骨残
出处:《恭读理斋常先生殉节录书后》
清 · 陈学海
腾茂循声噪锦官,谁知儒吏铁为肝。
狼烽直促青萍吼,马革凭收玉骨残。
一片忠心丹化碧,九重恩诏纸回鸾。
独嗟瘴雨蛮烟外,昔岭飞霜六月寒。
狼烽直促青萍吼,马革凭收玉骨残。
一片忠心丹化碧,九重恩诏纸回鸾。
独嗟瘴雨蛮烟外,昔岭飞霜六月寒。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陈学海所作的《恭读理斋常先生殉节录书后》,通过对常先生的描述,展现了其忠诚与牺牲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常先生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其牺牲的深切哀悼。
首联“腾茂循声噪锦官,谁知儒吏铁为肝”,以“腾茂”象征常先生的才华横溢,却在“锦官”(成都的别称)这样的繁华之地默默无闻,反衬出他内心的坚韧与忠诚。将“儒吏”比作“铁为肝”,强调其作为官员的刚正不阿,即使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颔联“狼烽直促青萍吼,马革凭收玉骨残”,通过“狼烽”和“青萍”这两个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常先生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英勇作战,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里的“马革裹尸”和“玉骨”都是古代将士战死后被马革包裹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常先生的英勇牺牲。
颈联“一片忠心丹化碧,九重恩诏纸回鸾”,赞扬常先生的忠诚之心如同丹心化为碧血,即便是在最深沉的悲哀中,也蕴含着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同时,通过“九重恩诏”和“纸回鸾”的比喻,表达了对常先生牺牲后朝廷对其忠诚的认可与追念。
尾联“独嗟瘴雨蛮烟外,昔岭飞霜六月寒”,以“瘴雨蛮烟”和“昔岭飞霜”描绘了常先生牺牲后环境的恶劣与凄凉,以及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哀伤。特别是“六月寒”这一细节,更是强化了对常先生牺牲之悲壮与哀悼之情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常先生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其牺牲的深切哀悼,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