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非巢父牵牛处,人是濂溪解绶时
出处:《过蔚千荷庭谩兴》
清 · 戴亨
萍踪浪迹滞天涯,谁可开怀共酒卮。
每向槐阴寻旧雨,几经苔径觅新诗。
地非巢父牵牛处,人是濂溪解绶时。
同在风尘名利外,孤云野鹤自相随。
每向槐阴寻旧雨,几经苔径觅新诗。
地非巢父牵牛处,人是濂溪解绶时。
同在风尘名利外,孤云野鹤自相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行于世间,心系名利之外的超脱之感。首句“萍踪浪迹滞天涯”以“萍踪”和“浪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四处漂泊、无定所的生活状态,一个“滞”字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奈与疲惫。接着,“谁可开怀共酒卮”一句,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求知音的渴望。
“每向槐阴寻旧雨,几经苔径觅新诗”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常常在槐树下寻找老朋友,又在长满青苔的小路上寻找新的灵感,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创作的热爱。然而,尽管如此,他依然感到孤独,因为“地非巢父牵牛处”,即他所在之地并非隐士巢父养牛之所,暗示他虽有隐逸之心,但现实却让他难以真正远离尘世。
“人是濂溪解绶时”一句,引用了周敦颐(濂溪先生)解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最后,“同在风尘名利外,孤云野鹤自相随”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最终追求——在世俗的名利之外,与孤云野鹤为伴,过着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