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坟墓在,西悲讵能已
出处:《咏史三十一首》
清 · 黄毓祺
邓艾下巴蜀,汉使跪奉玺。
王浚入石头,吴行舆榇礼。
晋怀迫胡骑,不获浮雒水。
步出华林园,追执如犬豕。
乐此不思蜀,蜀技徒靡靡。
先人坟墓在,西悲讵能已。
语何似却正,诚有如尊旨。
南方待陛下,设座亦复尔。
凿目剥面皮,此事何等理。
臣有弑其君,则加此刑耳。
骨肉何自残,大汉运将启。
故递相驱除,殆为天所使。
一则令充愧,一则令聪喜。
一令昭绝倒,无情乃至此。
安乐如冻蝇,痴呆故莫比。
归命颇倔强,利口如虿尾。
悲哉平阿公,岂曰词令美。
摇尾空乞怜,不救青衣耻。
总之亡国君,无一而可矣。
堂堂烈丈夫,敬为社稷死。
王浚入石头,吴行舆榇礼。
晋怀迫胡骑,不获浮雒水。
步出华林园,追执如犬豕。
乐此不思蜀,蜀技徒靡靡。
先人坟墓在,西悲讵能已。
语何似却正,诚有如尊旨。
南方待陛下,设座亦复尔。
凿目剥面皮,此事何等理。
臣有弑其君,则加此刑耳。
骨肉何自残,大汉运将启。
故递相驱除,殆为天所使。
一则令充愧,一则令聪喜。
一令昭绝倒,无情乃至此。
安乐如冻蝇,痴呆故莫比。
归命颇倔强,利口如虿尾。
悲哉平阿公,岂曰词令美。
摇尾空乞怜,不救青衣耻。
总之亡国君,无一而可矣。
堂堂烈丈夫,敬为社稷死。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批判与反思。诗中提到了三国时期蜀汉灭亡、西晋统一的历史事件,以及后来的南朝宋政权的更迭。诗人通过“邓艾下巴蜀”、“王浚入石头”等描述,展现了权力更替的残酷与无情。
“汉使跪奉玺”、“吴行舆榇礼”描绘了投降的仪式,体现了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羞辱。接着,“晋怀迫胡骑,不获浮雒水”暗示了晋朝在北方的压力下,无法完全控制南方的局面。诗人通过“步出华林园,追执如犬豕”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统治者残酷对待被征服者的愤怒。
“乐此不思蜀,蜀技徒靡靡”讽刺了那些沉迷于权力,不顾百姓疾苦的统治者。诗人对“先人坟墓在,西悲讵能已”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同情。通过“语何似却正,诚有如尊旨”,诗人强调了历史的公正性,即使在权力斗争中,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南方待陛下,设座亦复尔”、“凿目剥面皮,此事何等理”等句子,进一步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忍与不道德。诗人通过“臣有弑其君,则加此刑耳”、“骨肉何自残,大汉运将启”等描述,表达了对人性自私与权力欲望的批判。
最后,“归命颇倔强,利口如虿尾”、“安乐如冻蝇,痴呆故莫比”等比喻,形象地刻画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诗人通过“摇尾空乞怜,不救青衣耻”、“总之亡国君,无一而可矣”等句子,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饱满,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人性、历史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