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玉立自堂堂,肯为榕阴借晚凉
出处:《和指挥兰花韵》
元末明初 · 陈谟
临风玉立自堂堂,肯为榕阴借晚凉。
瑶柱葳蕤疑剪水,铢衣萧飒自凝霜。
操琴好在虞韶后,纫佩还思楚泽傍。
曲江祠下违心赏,千古空怀是国香。
瑶柱葳蕤疑剪水,铢衣萧飒自凝霜。
操琴好在虞韶后,纫佩还思楚泽傍。
曲江祠下违心赏,千古空怀是国香。
鉴赏
这首诗以兰花为主题,描绘了兰花在风中独立的姿态,以及其清雅脱俗的气质。诗人通过“临风玉立”、“自堂堂”等词语,形象地展现了兰花的高洁与挺拔。接着,“肯为榕阴借晚凉”一句,不仅描绘了兰花在榕树荫下的宁静与舒适,也暗示了兰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瑶柱葳蕤疑剪水,铢衣萧飒自凝霜”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兰花的叶片比作剪出的水波,轻盈而生动;同时,又以“铢衣”形容花瓣的轻薄,与“凝霜”相呼应,表现了兰花在霜冻中依然保持其清冷与坚韧的品质。
“操琴好在虞韶后,纫佩还思楚泽傍”则进一步深化了兰花的文化内涵,将兰花与古代的音乐和服饰文化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兰花高雅气质的赞美和向往。最后,“曲江祠下违心赏,千古空怀是国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无法亲临曲江祠欣赏兰花的遗憾,同时也强调了兰花作为“国香”的崇高地位,寄托了对兰花长久以来所象征的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寄托,体现了诗人对兰花品格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