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只把茱萸看,免叹尊前岁月流
出处:《九日遣兴》
宋 · 曹彦约
散诞平生百不忧,未应摇落学悲秋。
傥来节物知寒暖,泛应宾朋任去留。
落帽粗豪非宿好,插花姿媚怯英游。
不如只把茱萸看,免叹尊前岁月流。
傥来节物知寒暖,泛应宾朋任去留。
落帽粗豪非宿好,插花姿媚怯英游。
不如只把茱萸看,免叹尊前岁月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散诞:洒脱。摇落:凋零。
悲秋:因秋天而感伤。
傥来:偶然得到或经历的。
节物:季节变化。
寒暖:冷暖。
落帽:脱帽。
宿好:常态喜好。
姿媚:娇美。
英游:英俊人物同行。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尊前:酒杯前。
岁月流:时光流逝。
翻译
他一生洒脱无忧无虑,不会效仿他人在秋天感到悲伤。即使季节变换,他知道冷暖自知,对待朋友来去自如。
摘下帽子的粗犷豪放并非他的常态,插花出行也怕英俊的人物同行。
不如只欣赏茱萸,不必感叹酒杯前的时光匆匆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九日遣兴》,表达了诗人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散诞平生百不忧”描绘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即使生活中有些许不如意,也无所畏惧。第二句“未应摇落学悲秋”则表示他不愿效仿他人在秋季感伤,保持乐观。
接下来,“傥来节物知寒暖”写诗人随季节变化而感知生活冷暖,顺应自然,不强求。他对待朋友的态度是“泛应宾朋任去留”,表明他接纳并理解朋友们的来去,不执着于挽留或疏远。
“落帽粗豪非宿好”提及古人重阳节的习俗——落帽,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并非一贯粗犷,而是随性而为。最后一句“插花姿媚怯英游”则以插花的娇美姿态自嘲,暗示自己在热闹场合中略显羞涩,更愿意独自欣赏茱萸,避免感叹时光匆匆。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心态,展现出其豁达、随和与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