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亦不存,瘗鹤殊渺渺
出处:《题兰亭定武本》
元 · 王士熙
会稽晋名山,中有千世宝。
斯人临池波,历历照穹昊。
流传长安道,老僧惕如捣。
昭陵云雾深,玉匣失所保。
周成《顾命》篇,垂戈列经诰。
至今天下人,欲观何由讨。
幸然定武石,难容以智造。
宋家几播迁,惜哉迹如扫。
眼明偶相遇,精神更美好。
五字未曾缺,才出绍彭早。
《黄庭》亦不存,《瘗鹤》殊渺渺。
摩挲忆真者,须发空自皓。
斯人临池波,历历照穹昊。
流传长安道,老僧惕如捣。
昭陵云雾深,玉匣失所保。
周成《顾命》篇,垂戈列经诰。
至今天下人,欲观何由讨。
幸然定武石,难容以智造。
宋家几播迁,惜哉迹如扫。
眼明偶相遇,精神更美好。
五字未曾缺,才出绍彭早。
《黄庭》亦不存,《瘗鹤》殊渺渺。
摩挲忆真者,须发空自皓。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王士熙的《题兰亭定武本》,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书法珍品《兰亭序》定武本的欣赏与感慨。
诗中首先描绘了会稽山中的晋代名山,以及其中的千年宝物——《兰亭序》。接着,诗人想象着这幅作品在长安道上传播时的情景,老僧对其敬畏之心如同捣药般虔诚。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历史深处,提到昭陵的云雾深邃,象征着《兰亭序》的珍贵与难以寻觅。他引用周成《顾命》篇中的内容,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的敬仰之情,并感叹于天下人想要一睹《兰亭序》真容的困难。
诗人进一步提到,虽然《兰亭序》在宋朝几度播迁,但其痕迹却如同尘埃一般被抹去。然而,幸运的是,偶然间遇到了定武石版的《兰亭序》,其精神风貌更加美好。诗人特别强调了这幅作品的五字未曾缺失,且出自绍彭之手,显得尤为珍贵。同时,他也提到了《黄庭》和《瘗鹤铭》这两部同样重要的书法作品,但它们的存在似乎更为渺茫。
最后,诗人通过摩挲定武本《兰亭序》,回忆起真正的艺术之美,不禁让自己的须发变得斑白。整首诗通过对《兰亭序》定武本的赞美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