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昼鸣云雨垂,金鸡夜斗龙蛇起
出处:《重九日同修颙惠云二禅师游浮山访洪琏长老》
宋 · 郭祥正
邑城东南百馀里,穿尽荒山渡重水。
林倾路转大壑开,峭壁崔嵬半空倚。
上无勾连下无根,镌镵难成画难比。
回环岩窦碧玲珑,月华吞吐湖光洗。
石鼓昼鸣云雨垂,金鸡夜斗龙蛇起。
成公说法已千年,事载龟趺尚新美。
嗟予平生慕佛学,空洞忘机造玄理。
暂来福地神愈清,况接高禅挥麈尾。
晋颙悟道天下师,云琏声名自予始。
精蓝际会付三人,净众如归闻法喜。
今朝更结名山游,宝阁珠楼同践履。
达了无生无不生,一声猿啸清风里。
林倾路转大壑开,峭壁崔嵬半空倚。
上无勾连下无根,镌镵难成画难比。
回环岩窦碧玲珑,月华吞吐湖光洗。
石鼓昼鸣云雨垂,金鸡夜斗龙蛇起。
成公说法已千年,事载龟趺尚新美。
嗟予平生慕佛学,空洞忘机造玄理。
暂来福地神愈清,况接高禅挥麈尾。
晋颙悟道天下师,云琏声名自予始。
精蓝际会付三人,净众如归闻法喜。
今朝更结名山游,宝阁珠楼同践履。
达了无生无不生,一声猿啸清风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祥正与两位禅师修颙和惠云在重阳节一同游览浮山,并拜访长老洪琏的情景。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以及与禅宗修行的深刻联系。
首句“邑城东南百馀里,穿尽荒山渡重水”描绘了旅程的开始,穿越荒山,跨过重重水流,引人进入一个神秘而壮丽的世界。接着,“林倾路转大壑开,峭壁崔嵬半空倚”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险峻与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上无勾连下无根,镌镵难成画难比”则表达了对山石形态的独特感受,难以用言语或画笔完全捕捉其神韵。随后,“回环岩窦碧玲珑,月华吞吐湖光洗”描绘了月光下的山洞与湖泊,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
“石鼓昼鸣云雨垂,金鸡夜斗龙蛇起”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仿佛整个山川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最后,“成公说法已千年,事载龟趺尚新美”提到了历史上的圣贤,强调了文化和智慧的传承。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禅宗修行的感悟。“精蓝际会付三人,净众如归闻法喜”表达了与禅师们相聚的喜悦与内心的平静。诗人感叹于自己平生对佛学的向往,以及在福地的短暂停留带来的精神净化。
“今朝更结名山游,宝阁珠楼同践履”则预示着这次旅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心灵之旅的深化。最后,“达了无生无不生,一声猿啸清风里”以自然界的声响结束,暗示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禅宗修行的深邃,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