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邀仙子佩,夜雨法王台
出处:《维摩寺和冷世修韵》
宋 · 赵公豫
放达得真赏,风流多逸才。
春邀仙子佩,夜雨法王台。
云磬杯前落,昙花曲畔来。
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
春邀仙子佩,夜雨法王台。
云磬杯前落,昙花曲畔来。
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维摩寺中放达与风流的氛围,以及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诗人以“真赏”开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欣赏,随后通过“逸才”一词,赞美了寺中人物的超凡脱俗与才华横溢。
“春邀仙子佩”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天的生机与仙子的佩饰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充满诗意的场景。接着,“夜雨法王台”则描绘了夜晚雨中的法王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神秘,也暗示了佛法的深邃与庄严。
“云磬杯前落,昙花曲畔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内的静谧与祥和。磬声悠扬,仿佛从云端落下,而昙花在曲畔悄然绽放,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生命之花。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美感,也蕴含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最后,“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元度(可能是指寺内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场时,明月的出现似乎已非必要。这既是对元度人格魅力的极高赞誉,也是对寺中和谐氛围的肯定,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已经融为一体,达到了无需外在装饰的完美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维摩寺内景物与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