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住来久,山深不置门
出处:《南溪书院》
唐 · 于鹄
茅屋住来久,山深不置门。
草生垂井口,花发接篱根。
入院将雏鸟,攀萝抱子猿。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草生垂井口,花发接篱根。
入院将雏鸟,攀萝抱子猿。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茅屋:简陋的小屋。置门:设置大门。
垂井口:草蔓覆盖在井口。
接篱根:花朵紧贴着篱笆根部。
入院:进入庭院。
攀萝:攀爬藤蔓。
抱子猿:猴子抱着幼崽。
异人:奇异的人。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乐土。
翻译
长久居住在简陋茅屋,身处深山未设大门。草蔓垂覆在井口边,花朵绽放贴近篱笆根。
带着小鸟步入庭院,猴子攀藤抱着幼崽。
曾遇奇人告知,这里的景色如世外桃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茅屋中久住,远离尘嚣,与世隔绝。山深而门未设,是一种对外界的拒绝与屏蔽。草长及井口,花缠篱根,都显示出一片自然、宁静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雏鸟入院,也不过是在寻觅食物,而攀萝抱子猿,则更添几分野趣和生动。
诗中的"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桃源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处仙境,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里借用“桃源”来形容诗人居住之地,是对那里的风光给予极高的赞誉,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心灵家园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