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败吴于欈李,兵交岂意古今同
出处:《初适嘉兴次韵答鲍仲孚先生》
明 · 袁华
于越败吴于欈李,兵交岂意古今同。
伤心遗老风尘际,举目河山草莽中。
白骨似霜秋满野,大星如月昼行空。
独怜鲍叔偏如我,对客挥毫目送鸿。
伤心遗老风尘际,举目河山草莽中。
白骨似霜秋满野,大星如月昼行空。
独怜鲍叔偏如我,对客挥毫目送鸿。
鉴赏
这首明代袁华的诗《初适嘉兴次韵答鲍仲孚先生》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战争场景。首句“于越败吴于欈李”引用了古代吴越争霸的故事,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接下来的“兵交岂意古今同”,表达了对于战乱不息、古今皆然的无奈和悲叹。
“伤心遗老风尘际,举目河山草莽中”两句,通过描绘遗老在战乱中的飘零之态和满目疮痍的江山,渲染出一种凄凉而苍茫的气氛。诗人同情那些在战乱中受苦的老人,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白骨似霜秋满野,大星如月昼行空”运用比喻,将白骨比作秋霜,夜晚明亮的星星比作白天的月亮,形象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和荒凉。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战争的残酷和诗人内心的哀痛。
最后,“独怜鲍叔偏如我,对客挥毫目送鸿”表达了诗人对鲍仲孚先生的理解和共鸣,鲍叔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以知人善任著称,这里借以自比,表示鲍先生能理解诗人的孤独和忧国之情,同时借“挥毫目送鸿”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