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远吾所敬,作记不碌碌
出处:《书林》
宋 · 韩淲
卢仝五千卷,邺侯三万轴。
二人书虽多,颠倒俱在腹。
吾当思其然,岂肯汎然读。
李侯真名家,玉川惟破屋。
至今数唐贤,未易可追逐。
谁谓柯山西,魏氏追望族。
衣冠照楼观,再世新卜筑。
中有简编地,仍复种修竹。
斯远吾所敬,作记不碌碌。
发挥书林趣,足以濯心目。
伟哉父子间,抱负如韫椟。
要当大所施,致主锡民福。
想见翻经时,一下十行速。
先得我心同,闻韶心忘肉。
二人书虽多,颠倒俱在腹。
吾当思其然,岂肯汎然读。
李侯真名家,玉川惟破屋。
至今数唐贤,未易可追逐。
谁谓柯山西,魏氏追望族。
衣冠照楼观,再世新卜筑。
中有简编地,仍复种修竹。
斯远吾所敬,作记不碌碌。
发挥书林趣,足以濯心目。
伟哉父子间,抱负如韫椟。
要当大所施,致主锡民福。
想见翻经时,一下十行速。
先得我心同,闻韶心忘肉。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题为《书林》,描绘了对书籍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读书环境的向往。
诗中提到卢仝和邺侯,两人藏书之多,却都未能充分利用,暗示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理解和运用。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不愿泛泛而读,而是要深入思考,汲取精髓。
随后,诗人以李侯(可能指李煜)为例,强调了家族背景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提到李侯来自名门,居住在破旧的玉川屋中,但其精神世界丰富,与唐贤相比也难分高下。
接下来,诗人转向柯山,提及魏氏家族的显赫,以及他们衣冠齐整,再次迁居新宅,其中藏书之地,还种植着修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
诗人对这种环境表示敬意,并认为这样的地方不仅适合藏书,更能激发人的灵感,洗涤心灵。他赞美这种环境是“书林”,并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拥有远大的抱负,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福祉。
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经典,能够迅速理解并吸收知识,与之共鸣,甚至忘记了世俗的烦恼。这反映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理想读书环境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书籍以及理想读书环境的深刻感悟和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