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
出处:《读晋史九首 其五》
元 · 何中
高平释时论,鲁褒钱神篇。
晋辙固难挽,犹胜谈虚玄。
夷甫晚良悔,将死复何言。
谁登平乘楼,尚能议诸贤。
老庄异端学,冥合归自然。
萧曹相业大,文景王道便。
尊尚本非异,兴衰由此迁。
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
晋辙固难挽,犹胜谈虚玄。
夷甫晚良悔,将死复何言。
谁登平乘楼,尚能议诸贤。
老庄异端学,冥合归自然。
萧曹相业大,文景王道便。
尊尚本非异,兴衰由此迁。
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何中的《读晋史九首》之五,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道德风尚的深刻思考。
首句“高平释时论,鲁褒钱神篇”引用了鲁褒的《钱神论》,以讽刺当时社会对金钱的崇拜,引出对历史人物和道德观念的讨论。接下来,“晋辙固难挽,犹胜谈虚玄”表达了对晋朝历史的无奈与惋惜,同时强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夷甫晚良悔,将死复何言”提到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晚年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但已无力改变命运,暗示了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谁登平乘楼,尚能议诸贤”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道德沦丧的时代,还有谁能站出来评判贤愚?
“老庄异端学,冥合归自然”引用了道家哲学,表明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道的向往。“萧曹相业大,文景王道便”赞扬了汉初的萧何、曹参等大臣以及文帝、景帝时期的治国理念,认为他们的政策顺应了时代需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尊尚本非异,兴衰由此迁”总结了道德风尚与国家兴衰的关系,指出尊崇的道德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最后强调了空洞言论的危害,认为在道德沦丧的社会中,国家最终会遭受损失。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行为与道德观念的变化,探讨了个人选择、时代背景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