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当吾眼,藜床淡尔臞
出处:《赠得一禅师》
宋 · 敖陶孙
旧时黄正父,今日一浮屠。
四海谁知己,三更忽撚须。
空山吼狮子,暗壁缚于菟。
何日当吾眼,藜床淡尔臞。
四海谁知己,三更忽撚须。
空山吼狮子,暗壁缚于菟。
何日当吾眼,藜床淡尔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旧时:从前。黄正父:一个人名。
今日:现在。
浮屠:和尚。
四海:天下。
谁知己:谁了解他。
三更:深夜。
忽撚须:忽然摸胡须。
空山:寂静的山。
吼狮子:狮子吼叫。
暗壁:昏暗的墙壁。
缚于菟:绑着兔子。
何日:何时。
当:成为。
藜床:简陋的藜竹床。
淡尔臞:瘦削的样子。
翻译
昔日的黄正父,如今成了和尚。普天下有谁知道他,深夜忽然摸胡须。
寂静山中猛狮吼,昏暗墙壁绑兔子。
何时能再见我眼中的他,坐在简陋的藜床上瘦削如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赠给一位禅师的作品,以表达对禅师的敬意和感慨。首句“旧时黄正父”暗示禅师过去的身份可能非同寻常,可能是位名叫黄正父的人物,后来出家为僧。次句“今日一浮屠”直接点明禅师现在的身份——浮屠,即佛教中的和尚。
第三句“四海谁知己”表达了诗人对禅师孤独境遇的理解,虽然禅师广游四方,但知音寥寥。第四句“三更忽撚须”描绘了禅师深夜独自沉思,捻须的动作流露出他的深沉与寂寥。
第五、六句“空山吼狮子,暗壁缚于菟”运用了象征手法,狮子象征威猛,却被困在空山之中,暗壁上束缚的兔子则暗示禅师虽有才智,却不得施展。这两句寓言性很强,反映了禅师内心的困境和追求解脱的心境。
最后两句“何日当吾眼,藜床淡尔臞”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如禅师般看透世事,坐在简陋的藜床上,清瘦而淡然,反映出诗人对禅师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师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敬仰,以及对自身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