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全文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出处:《遣行十首 其九
唐 · 元稹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注释

见说:听说。
巴:指古代巴国地区,现多指四川东部、重庆一带。
风俗:地方的风尚习俗。
都无:完全没有。
汉性情:汉族人的性格和情感特点。
猿声:猿猴的叫声。
芦管调:用芦苇制成的乐器吹奏的曲调。
羌笛:羌族的一种笛子。
竹鸡声:竹鸡的叫声,也可能指类似竹鸡声音的乐声。
迎候:迎接,等候。
人应少:人数应该很少。
平安火:古代用于报警或报平安的烽火。
莫惊:不要惊慌。
每逢:每次遇到。
危栈:危险的栈道,指建在悬崖峭壁上的道路。
贯鱼行:像鱼穿成串一样顺序行进,比喻有序前行。

翻译

听说巴地的风俗,都不具备汉人的性情。
猿猴的叫声混入芦管曲调,羌笛中夹杂着竹鸡的声音。
迎接问候的人应该很少,报平安的烽火别惊讶。
每当遇到险峻的栈道时,大家要像鱼儿串一样顺序通过。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生活的诗句,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置身异乡之感。开篇“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便是强烈的情感宣泄,巴地(今四川一带)的习俗与内地汉族大不相同,反映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文化差异感受。

接下来,“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则是对边塞音乐的生动描绘。猿啼(猿鸣)与芦管之音交织,羌笛(一种少数民族乐器)与竹鸡(竹制的鸟形玩具,以风吹发声)共同奏出边地特有的旋律。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心里牵挂和期望。迎送的人少,希望旅途中能够保持平安,不要有所惊恐。

最后,“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则是诗人给予自己的勉励。在遇到困难险阻时,要像穿梭于碍碍礁石之间的鱼儿一样灵活前进,这不仅是对旅途中的实际指导,也隐含了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时所需的智慧与勇气。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唐代文人的边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