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出处:《腊八日未雪不寒》
宋末元初 · 方回
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
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夜□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夜□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暖:形容气候冷暖。违时节:不合时令。
弗堪:难以承受。
岂应:怎么会是。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传统。
旧春三:指春季的早期。
夜□蒸肤汗:夜晚热得皮肤出汗(□代表原文缺失的字,可能是形容词)。
朝壶溢唾痰:早晨壶中满是唾液和痰液。
浑疑:完全怀疑。
北风雪:北方的风雪。
不肯:不愿意。
到江南:来到江南地区。
翻译
天气冷暖不合时令,对百姓来说难以承受。怎么会是在腊月八日,感觉像是旧年的早春三月。
夜晚热气蒸腾皮肤出汗,早晨壶中满是唾液痰液。
简直怀疑北方的风雪,不愿来到江南这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异常的气候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紊乱的感慨。"寒暖违时节"直接点出了气候的反常,"于民有弗堪"则指出这种变化给人民带来的不适与困扰。
接下来的"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通过对比腊月(农历十二月,即冬季)和往年春天的景象,强调了当下的气候异常。腊月本应寒冷,但现在却像往年的春天一样温暖。
"夜□蒸肤汗,朝壶溢唾痰"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反常气候下人们的身体感受,晚上出汗,早晨咳嗽,这是由于温度变化过大导致的不适。
最后两句"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紊乱的困惑和无奈。北风应带来雪花,但却迟迟未至,似乎也不愿意降临在江南地区,这不仅是气候的反常,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与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气候异常的描写,折射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秩序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未来变化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