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
出处:《韶石歌韶州陈使君席上赋》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
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
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
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
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
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
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
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
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
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
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
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
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
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
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
鉴赏
这首《韶石歌韶州陈使君席上赋》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韶石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传说,以及韶州陈使君宴请宾客的盛况。
首先,诗人以“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开篇,生动描绘了韶石山的雄伟壮观,仿佛两座石门般矗立在天地之间,高达千丈,巍峨耸立。接着,“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箫韶》乐曲,赞美韶石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吸引着凤凰前来栖息,象征着韶石山的神圣与魅力。
随后,诗人转向对韶州陈使君的赞颂,称其“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形容陈使君的仪态威严,夜晚宴请来自三城的佳宾,场面盛大。接着,“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指出陈使君周围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士,他们的风采如同五彩斑斓的画卷,充满活力与光彩。
诗中还提到了陈氏家族的渊源,“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暗示陈氏家族与凤凰有着深厚的联系,追溯到远古时代,陈氏祖先曾卜卦预示凤凰降临,预示着家族的荣耀与吉祥。
最后,“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描绘了陈使君治理下的韶州,如同九成宫台下的和煦春风,给百姓带来了安宁与繁荣,展现出陈使君的治政才能与仁德之心。“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象九包始为瑞”,则以自然界的奇景与传说,进一步强调韶石山及其周边环境的神奇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陈使君及其家族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韶石山的自然美景、历史传说以及韶州陈使君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成就,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