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
出处:《丙寅中秋咏月》
宋 · 晏殊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
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
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
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
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
星文藏熠耀,露彩见华滋。
苑静疏萤湿,巢空惊鹤移。
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帷。
濛谷徒催晓,纤阿莫放亏。
陈王收妙舞,疑待仲宣辞。
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
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
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
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
星文藏熠耀,露彩见华滋。
苑静疏萤湿,巢空惊鹤移。
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帷。
濛谷徒催晓,纤阿莫放亏。
陈王收妙舞,疑待仲宣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籥:玉制的笛子。冰轮:月亮。
苦吟:深沉地吟咏。
翰:毛笔。
雁怯:大雁因害怕。
蛩愁:蟋蟀忧愁。
烘帘:暖帘。
温酎:温热的酒。
皎外:明亮的月光外。
寒中:寒冷的夜晚。
星文:星辰的光芒。
露彩:露水的色彩。
苑静:园林寂静。
鸣瑟幌:秋风吹动瑟瑟作响的帷幕。
读书帷:读书人的帷帐。
纤阿莫放亏:不要让云彩遮住月亮。
陈王:指曹植。
仲宣辞:王粲的诗篇。
翻译
秋天初至,玉笛声起,冰轮按时出现苦思冥想,握笔许久,清冷的宴会我迟迟不愿下楼
大雁因水面波光而惊动,蟋蟀在落叶间感到危险
频繁卷起窗帘,热酒很快结成冰霜
月光皎洁,如露珠滴落,寒冷中桂花依然枝繁叶茂
星辰闪烁,露水滋润,光彩夺目
园林宁静,只有稀疏的萤火虫和空巢的鹤群
瑟瑟秋风吹过,书籍之帷被触动,读书声回荡
晨雾弥漫,山谷催促黎明,但不要让月亮亏缺
陈王曹植曾在此收集美妙的舞蹈,似乎等待着像王粲那样的诗人献诗
鉴赏
这首宋词《丙寅中秋咏月》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通过对中秋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词中的“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点明了中秋时节,月亮如冰轮般明亮,象征着岁月的循环不息。“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表达了诗人沉浸在创作中的专注与享受,即使夜深人静也迟迟不愿离开书斋。
“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通过雁影和虫鸣,渲染出月夜的宁静与微凉,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则描绘了诗人调整环境,准备继续写作的情景,暗示了他对文学的热情。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星文藏熠耀,露彩见华滋”,进一步描绘月色的清冷与华美,以及夜晚的寂静。他将自己的书房比喻为“濛谷”和“读书帷”,寓言自己在月光下潜心研读,期待着灵感的涌现。
结尾两句“陈王收妙舞,疑待仲宣辞”借典故表达对才华横溢的文人如曹植(陈王)和王粲(仲宣)的仰慕,暗示自己也在期待创作出能媲美他们的佳作。整首词以月为引,寓情于景,体现了晏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