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无端五月前,喧声彻夜扰幽眠
出处:《芳茂山夜宿》
清 · 洪亮吉
节物无端五月前,喧声彻夜扰幽眠。
雷穿石壁都成窟,雨挟溪鱼欲上天。
深洞三时寒地气,断山十里接人烟。
清闲不复营余事,静把《元经》晓夕研。
雷穿石壁都成窟,雨挟溪鱼欲上天。
深洞三时寒地气,断山十里接人烟。
清闲不复营余事,静把《元经》晓夕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时节,芳茂山夜晚的独特景象与诗人的心境。首句“节物无端五月前”以一种无奈和意外的口吻,点明时间背景,暗示季节转换带来的某种不可预知的变化。接着,“喧声彻夜扰幽眠”一句,生动地刻画出夜晚山中喧闹的声音,打破了诗人的宁静睡眠,营造了一种既热闹又略显烦扰的氛围。
“雷穿石壁都成窟,雨挟溪鱼欲上天”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雷雨交加的壮观景象。雷声仿佛能穿透坚硬的石壁,形成一个个洞窟;雨水携带着溪中的鱼儿,似乎要逆流而上,直冲云霄。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力量,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深洞三时寒地气,断山十里接人烟”则将视角转向山中更为幽深之处,描绘了深洞中常年保持的寒冷气息,以及远处连绵山脉与人间烟火的连接,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生活的痕迹。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原始与人类社会的温暖。
最后,“清闲不复营余事,静把《元经》晓夕研”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心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不再为琐事所累,而是静静地研读《元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也反映了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五月芳茂山夜景的壮丽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