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山间野谷生石田,与汝饱死终天年
出处:《晚田黄雀词》
宋 · 许及之
黄雀不知来处所,或云海化或蛰土。
秋至晚田拾禾黍,投身不知入罔罟。
十中八九不计数,黄雀之死孰怜汝。
汝不如搏谷并布谷,又不能快活催麦熟。
农夫辛苦耕,无功食其禄。
无功尚可那无厌,腹饱果然犹不足。
呜呼一年三百六十日,常时安在今时出。
安得山间野谷生石田,与汝饱死终天年。
黄色雀,还可怜。
秋至晚田拾禾黍,投身不知入罔罟。
十中八九不计数,黄雀之死孰怜汝。
汝不如搏谷并布谷,又不能快活催麦熟。
农夫辛苦耕,无功食其禄。
无功尚可那无厌,腹饱果然犹不足。
呜呼一年三百六十日,常时安在今时出。
安得山间野谷生石田,与汝饱死终天年。
黄色雀,还可怜。
鉴赏
这首诗以黄雀为题,描绘了黄雀在秋季晚田中的生存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界生物命运的感慨和同情。
诗的开头“黄雀不知来处所”,以黄雀的无知引出主题,暗示黄雀的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握。接着“或云海化或蛰土”描述了黄雀可能的生存方式,无论是海化的传说还是蛰伏于土中,都体现了黄雀生存环境的复杂多变。
“秋至晚田拾禾黍,投身不知入罔罟”描绘了黄雀在秋季晚田中觅食的情景,它们或许会误入捕鸟的陷阱而不自知。这种对黄雀无知的描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的同情。
“十中八九不计数,黄雀之死孰怜汝”表达了对黄雀死亡的无奈和惋惜,即使有八九成的黄雀遭遇不幸,也没有人能真正怜悯它们。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疏离感。
接下来,“汝不如搏谷并布谷,又不能快活催麦熟”将黄雀与农事相关的鸟类进行对比,强调了黄雀无法参与农事活动,无法通过劳动获得食物,只能被动地依赖自然界的馈赠。
“农夫辛苦耕,无功食其禄。无功尚可那无厌,腹饱果然犹不足”通过农夫与黄雀的对比,揭示了人类社会中资源分配的不公,以及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无止境追求。农夫辛勤劳作,却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黄雀虽饱食,仍感到不满足。
最后,“呜呼一年三百六十日,常时安在今时出。安得山间野谷生石田,与汝饱死终天年”表达了诗人对黄雀的深切同情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希望黄雀能在山间的石田中自由生活,不再受到人类或其他天敌的威胁,过上平静而满足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黄雀命运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状态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公平、和谐社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