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
出处:《见圣堂感赋》
明 · 申佳允
少读封人编,惓焉怀远托。
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
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
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
河北绿林秋,前年恣焚掠。
登莱倒干戈,曹濮惊风鹤。
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
灾害复相仍,彼苍一何虐。
安得封人起,呼天叩求莫。
欃枪两地清,禾黍三秋穫。
道路无聋瞆,春风何寥廓。
一帘案牍閒,万户弦歌约。
天下惟有道,人心自木铎。
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
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
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
河北绿林秋,前年恣焚掠。
登莱倒干戈,曹濮惊风鹤。
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
灾害复相仍,彼苍一何虐。
安得封人起,呼天叩求莫。
欃枪两地清,禾黍三秋穫。
道路无聋瞆,春风何寥廓。
一帘案牍閒,万户弦歌约。
天下惟有道,人心自木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申佳允的《见圣堂感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封人(负责传达政令的官员)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动荡与灾害的忧虑。诗中提到的“封人不可作”,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传统秩序的式微。诗人感慨风物不再,衣冠凋零,人民生活浑噩,反映出战乱带来的破坏。“河北绿林秋”和“登莱倒干戈”描绘了战乱的残酷,而自己作为守卫者,深夜击柝,更显凄凉。
诗人痛心疾首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和上天的无情,期盼能有像封人那样的贤能者再度崛起,带来安宁与丰收。“欃枪两地清,禾黍三秋穫”象征着和平与丰饶,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期待百姓耳聪目明,社会春光无限,通过道义的力量,人心如木铎般传播真理,实现天下大治。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明朝士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秩序的追求。